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的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的把握

高德海

高德海(河南省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信阳464100)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收治80例胆囊息肉手术病例资料。结果80例均行胆囊摘除术。结论胆囊息肉不可随意手术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204-01

临床上通常的胆囊息肉,实际上是指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治疗,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在临床中,很多医生把手术适应症放得比较宽松,通常把直径8mm作为是否手术的界限并把腹腔镜胆囊切除作为胆囊息肉手术的首选方法。但是目前这些看法也发生一些改变,如对胆囊功能良好的小胆囊息肉没有必要手术,认为目前手术有些扩大化。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28~-72岁,平均中位年龄53岁,病程1个月至5年。术前经病史及彩超检查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本资料80例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62例术后病理示息肉直径1cm以上,2例术中冰冻胆囊癌开腹行胆囊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16例术后病理息肉直径小于1cm。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必须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是否癌变。若癌变需行根治性胆囊切除。对于直径大于2cm应选择开腹手术,术中常规冰冻,若癌变根据肿瘤分期是否选择根治手术。

二讨论在超声胆囊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发病率认为是3%-7%,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息肉,可见胆囊息肉普遍存在,胆囊息肉成因不详,没有可靠的预防措施。其分为非肿瘤病变和肿瘤病变两大类。肿瘤病变又分良性和恶性。虽然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但是早期胆囊癌中的乳头型和结节型与胆囊息肉有相同的形态表现,且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所以对胆囊息肉行手术治疗。

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息肉(占40%-70%),其中非肿瘤病变包括胆固醇息肉、炎症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病变(腺瘤)和恶性肿瘤病变(胆囊癌等)。[1]文献报道46-70%非肿瘤病变为胆固醇息肉,炎症息肉占5.5%,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病占6.9%.肿瘤性病变中良性肿瘤病变(腺瘤)6.2%。恶性肿瘤病变(胆囊癌)占6.9%.[2]文献报道胆囊息肉61%为多发性病灶,单发者占39%。6.4%直径>1cm。93.6%直径<1cm。行胆囊息肉手术病理统计,胆囊息肉仅有3%—8%恶变率。如果因恐癌变对胆囊息肉均行手术切除,显而易见将导致手术过度。

三结论

以往对胆囊息肉热衷于手术,一些医院以直径达到8mm作为判断手术的标准,结果95%以上病理示非恶性。而且手术中未发现胆囊息肉也时有发生。所以应综合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蒂的表现、数目、部位、年龄合并胆囊病理改变等多方面,再考虑是否手术,以减少有功能的胆囊被过早切除,更减少不必要的胆囊切除后仍有上腹部不适症状等持续存在的并发症。[1]文献报道直径大于10mm,年龄大于60岁,合并胆囊结石者均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随诊观察病灶大小迅速增大应考虑胆囊癌果断手术。而对于直径小于1cm,并稳定多年,绝大多数为良性,适于随诊观察。因此综合多种文献报道[1]结合我院胆囊息肉手术资料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征:1病灶直径大于1cm;2年龄大于50岁;3无蒂性或单发性;4短期内病灶增大趋势明显;5位于胆囊颈部;6合并胆囊结石。对于有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应小心排除不是胆囊息肉或其他胆囊疾病直接引起的因素,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因此胃镜检查是必要的,否则术后仍会有不适症状。对于不具备手术适应征的要定期随诊,一般是3-6个月B超检查一次,1-2年后仍无变化,半年-一年B超检查一次即可。

参考文献

[1]李非,王悦华.胆囊息肉手术适应征的讨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28(84-86)

[2]王庆生,黄筵庭.胆囊息肉病变的特点与手术时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