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赵春梅

赵春梅(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16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79-02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病因】

1.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作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仅为少数,约10%左右。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常见,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2.诱发因素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在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不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及数量,且与宿主防御能力及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气候改变、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与年龄大小、病原和体质强弱不同有关。一般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婴幼儿则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

(一)普通型上感

潜伏期大多为1-3日或稍久。

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有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重症可骤然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加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鼻粘膜和咽部充血、水肿及咽部滤泡,扁桃体充血或有白色斑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可散发或流行,好发于夏秋季。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炎(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由腺病毒引起,可散发或造成小流行,常发生于春夏季。临床特征多呈高热、咽痛、单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出现少许分泌物,眼睑水肿,流泪、畏光,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胃肠道症状。病程约1-2周。

【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病毒分离和血清反应可明确病原菡。络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病例有时白细胞总数也可减低。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

1.退热轻度发热有利于抗感染,当腋温超过38.5℃可适当降温。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等),剂量为每次10-15毫克/千克,口服,每次间隔4-6小时。另外还可用布洛芬(美林退热系列),剂量为5-10毫克/(千克/次),每日可用3-4次。

2.减轻卡它症状可用扑尔敏每次0.1-0.2毫克/千克,每日3次,口服。鼻塞明显,影响吃奶和呼吸时,可清洁鼻腔后,用0.5%-1%麻黄素1-2滴滴鼻。但婴幼儿禁用肾上腺素类滴鼻剂。

3.镇静高热烦躁患儿在给予退热同时给予镇静剂。有高热惊厥史者给苯巴比妥(鲁米那)预防。已发生惊厥给予地西泮注射液每次0.25-0.5毫克/千克,静脉缓注或肌注,幼儿总量不超过5mg,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二)对因治疗

1.抗病毒药物多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

2.抗生素普通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

3.如确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或风湿热病史者,可用青霉素,疗程宜为7-10日。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儿的身体素质及营养状况。

2.身体状况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评估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精神不振、纳差、呕吐等全身症状;评估是否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触痛等体征。检查是否有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儿家长对病因、预防及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当地流行病学情况。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后机体代谢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后呼吸加快及退热时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

(1)一般护理措施注意休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病情观察发热是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出来的症状,有的患儿虽然高热,但精神状态好,玩耍如常,属轻型;有的患儿腋窝、额头等处很热,但手足冰凉,这样的患儿易发生高热惊厥。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对高热的患儿,要使其绝对静卧,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当体温超过39℃,应行头部降温,体温超过39.5℃时应行全身降温。具体方法如下: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为20℃~24℃,通风良好,每日通风换气4次。因为降室温可增加辐射散热,使产热与散热趋向平衡,达到退热的目的。额部冷敷,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降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酒精擦浴。因为酒精是挥发性液体,在皮肤上蒸发时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可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所以散热能力很强。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擦时酒精温度控制在41℃~43℃。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采用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1℃,应用清水盆浴时间要求较短,操作者要动作敏捷,适用于温暖和炎热的季节或者室温在22℃~24℃的任何季节。如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常用方法:①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简便有效,适用于5个月~1岁左右患儿。每次1~2滴,滴入鼻腔,一般1h以内即可降低体温。②口服百服宁(对乙酸氨基酚口服液),适用于1~5岁患儿。<2岁口服百服宁2.5ml,2~3岁5ml,4~5岁7.5ml,体温上升可重复使用,服用时间间隔≤4h。

在退热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每1~2h测量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有无易激惹现象,以防惊厥发生。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可取退热措施后,30min复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以便及时处理。一般而言,使用物理降温方法较药物降温安全,毒副作用小。只要能够使体温降至38℃以下,就可避免惊厥的发生。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安全防护。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病情有无加重,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一旦惊厥发生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保证患儿摄人充足的水分。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健康教育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指导家长进行体格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小儿体质;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合理喂养,营养均衡,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时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38.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