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邹艳红

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镇卫生院067400

摘要:目的探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报表为研究数据,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的方法对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成绩进行总结。结果自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以来,将原有26家接种单位整合为15家,卫生院接种门诊专职人员增加2名,兼职人员增加3名,丙类接种单位接种人员14人,接种服务日增长50%。全乡镇的接种门诊和接种点规范化和统一性得到不断提升。结论通过对该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成绩进行总结,能够完善预防接种免疫工作,尤其是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该镇卫生院位于本县的东南部,经济水平适中,地域总面积达247平方公里,该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范围包括26个行政村,管辖4.1万人口。自省卫生厅下发预防接种门诊评审实施方案的通知后[1],该乡镇将接种门诊的资源、硬件设施、专职人员数量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合理整合,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进程

1.1卫生局领导的重视度提高

卫生局对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视度提高,并确定了保障儿童健康、提高接种工作质量及服务品质的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理念,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1.2顺应医改形势

在医改的大环境下,乡镇卫生卫生院对预防接种门诊要不断强化公共卫生的属性建设,同时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环境和氛围。在认真贯彻医改的基础上,为门诊规范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实施氛围和发展空间。

1.3保障规范化建设资金来源

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卫生局要为门诊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拓宽乡镇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资金渠道。本次对该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新建,卫生局共投入了约为12万的资金,评定为甲类接种单位;村级接种点的投资依托了省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评定为丙类接种单位。这样扩大了门诊建设力度,保障建设资金充足。

1.4整合门诊接种专业人员数量

在对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前,要对卫生院防疫门诊的专职人员数量及工作素质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同时,制定全新的门诊建设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整合门诊资源。预防接种门诊的主要工作是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门诊资源相对较为分散,通过对门诊资源的整合,可促进各门诊资源间的利用有效率,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第二,改善门诊硬件设施。乡镇级的预防接种门诊硬件设施相对较为匮乏,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门诊硬件条件,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第三,增加防疫门诊专职人员的数量。乡镇级的预防接种门诊内的专职人员相对较为缺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增加专职人员数量,提高防疫门诊的工作效率,为更多的接种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该镇管辖四万多人口,甲类接种门诊配备了专职人员2名,兼职人员3人,丙类接种单位接种人员14人。第四,强化防疫人员的服务意识。接种预防门诊的工作人员应意识到其从事的工作实属于服务行业,其服务对象为需要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防疫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第五,提高服务质量。接种人员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登记时注意询问每位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告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前再次核对信息与所接种疫苗种类,注射过程中,防疫接种人员可通过与儿童聊天、讲故事的形式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或使用玩具转移儿童对疫苗注射的注意力,以减轻儿童的哭闹状况;接种完毕告知儿童家长有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需要的注意事项。由此提高了服务质量,避免了误解与纠纷。

1.5在规范化进程进行全程性的介入指导

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要对规范化进行全过程的介入指导,首先,在规范化建设初期,对规范化进程的指导框架和分区进行合理化设计;其次,在规范化中期,对规范化建设进行指导性的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整修概念,使预防接种门诊的环境适宜接种人群的特征。最后,在规范化末期,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规划和布局效果,从而避免规划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导致门诊建设不规范。

2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效果

2.1预防接种门诊整合情况

自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以来,已有26家接种点规范整合为15家,其中甲类接种门诊1家,14个丙类接种单位,这样提高了儿童进行防疫的及时性。

2.2门诊硬件设施完善情况

经规范化建设后,该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和标准化村卫生所接种点中,占地面积超过60平米的门诊已有14家,1家超过80平米,所占比例为93.3%;预防接种门诊中配置叫号服务的门诊已有1家,所占比例为6.7%。

2.4防疫专职人员增加情况

该乡镇卫生院甲类接种门诊的防疫专职人员2名、兼职3名,丙类接种单位14人。

2.5服务周期缩短情况

自规范化建设实施以来,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服务从以往的旬接种或月接种,变为周接种,极大地提高了接种的频率和工作质量,接种服务日增长50%。

3讨论

3.1实现预防接种门诊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该乡镇原有26家接种单位,经规范整合后为15家。在进行整合初期,部分家长难以理解,接种门诊及相关部门也接到过来自家长的投诉。但通过家长到预防接种门诊实地考察,发现经规范化建设后的预防接种门诊无论从硬件设施、门诊环境以及防疫人员服务态度等任何方面考量[2],均优于建设前,因此,此种量变的过程中也被广大家长所接受。

3.2实现防疫人员服务态度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该镇卫生院位于本县的东南部,经济水平适中。地域总面积达247平方公里,该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范围包括26个行政村。受到地理条件和人口等条件的影响,预防接种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而实现防疫人员服务态度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建立网络联系,短信群发通知等通知和宣传模式[3],可实现服务从被动想主动转变,从而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文,潘绍林.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353-354.

[2]马西稳,徐玉銮.滕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成效和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44-46.

[3]史淑芬,孙木,王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4(3A):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