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探讨

石宏勋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PCI治疗,按照测量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患者心功能已被改善,术后6个月改善显著,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98),死亡率为0。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改善其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矛盾越来越严重,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直接造成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冠心病更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心力衰竭常见病因之一,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采取药物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心脏介入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1]。为了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近来给予9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现对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前往我院进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9例,其中男55例,女44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43±1.64)岁;98例患者均给予积极药物治疗1周,但心力衰竭症状得不到显著改善,依然无法平卧,且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均为Ⅳ级;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2例,高血压病史31例,Ⅱ型糖尿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高血脂5例。

1.2治疗方法

术前3d给予患者肠溶阿司匹林0.1-0.3g,口服,1次/d;术前给予负荷量氯比格雷,先喂300mg,然后75mg,1次/d。取半卧位,置于导管床,角度为30-50°,给予患者吸氧。先给予桡动脉搏动较好的患者治疗,行Allen试验为阳性,也就是手掌及五指均可以在10-15s内恢复供血,给予桡动脉介入治疗,若患者无法开展桡动脉介入治疗,则给予经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置于动脉鞘管后,给予8000-10000U肝素,注射,延迟1h时,需要追加注射2000U肝素。手术过程中,需要两位资历丰厚的医生执行。

术后,给予患者注射4000-6000U低分子肝素,2次/d,持续注射1周。术后,给予患者氯比格雷,口服,75mg/d,不间断服用1年;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口服,0.1g/d,需要长期服用。PCI手术成功标准主要为:球囊扩展后,支架植入,支架可以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充分,官腔残余狭窄不高于20%,前向血流为TIMI-3级,没有伴发猝死及急性心肌梗,且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3统计学原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冠状病变及介入治疗效果

98例患者中,32例患者为三支病变患者,61例患者为两支病变患者,5例患者为单支病变患者。病变累及部位分别为:12例患者为左冠状动脉主干,73例患者为前降支,32例患者为回旋支,55例患者为右冠状动脉。

2.2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房室结构变化对比

如表1,术后7d,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较治疗前、术后7d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98例患者中,无1例死亡,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腹股沟血肿,1例术后感染,采取局部治疗后,均痊愈。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病较为严重的一个阶段,临床给予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方案进行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而造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形成的原因涉及范围较广,该病一定程度上受梗死后的瘢痕组织影响,像严重的贫血可造成心肌顿抑及心肌冬眠,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进而诱发心力衰竭[2]。该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应用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意义重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经心导管技术,疏通已闭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管,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中,给予9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为在冠状动脉较窄阶段置入网状且带有间隙的支架,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通畅,进而使血管弹性回缩下降,封闭在PTCA中可能产生的夹层,使急性血管闭塞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支架植入后,患者内膜的增生性会出现改变,术后支架内的再狭窄是重点关注内容[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有两种介入路径,分别为桡动脉路径及股动脉路径[4]。其中前者术后压迫时间不长,患者不需要卧床,且患者不适感并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当前PCI治疗中首选的介入路径;而后者由于股动脉比较粗大,穿刺成功率高于前者,但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比如血肿等,应用范围较小[5]。本研究中,9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较大,其中心脏房室大小缩小更为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可能与心肌顿抑、冬眠以及心肌功能恢复相关,通过血运重建后,患者的心室结构就被显著改善。因此,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首选方案。

由上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显著显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尔西旦,那斯尔,热依拉.亚合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68例临床观察及分析[J].医药前沿,2012,12(1):39.

[2]王雅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80-81.

[3]王安伟,罗素新,向睿.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2):1582-1583.

[4]王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6例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407-408,427.

[5]孙召金,李胜友,钱福东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57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