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报告分析

蒋建妹

蒋建妹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中心卫生院广西贺州542809)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根据我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集的9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药品不良反应表现、联合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等用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给药途径、药物自身特性、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我们医务人员应增强用药风险意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以达到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治疗剂量下,机体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经停药或适当处理便可好转或治愈,但若不及时处理或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可见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患者用药安全息息相关。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预防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现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由临床医生、药师收集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类和分析,为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提供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这93例ADR报告资料是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由临床医生、药师收集且通过网络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1.2、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药品不良反应表现、联合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等用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年龄分布:在93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的90岁,年龄最小的3个月,0-14岁40例,占43.0%,,15-30岁16例,占17.2%,31-45岁11例,占11.8%,46-60岁9例,占9.7%,60岁以上17例,占18.3%。见表1

3.讨论:

3.1由表1可见,ADR的发生几率在14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中较高,占43%,其次是老年人,占18.3%。这可能是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组织、器官、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引起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低下,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小儿用药注意事项的要求,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老年人是由于器官正处于衰老和退化状态,且有的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有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对老年患者做到个体化给药,重点进行药物监测。

3..2由表2可见,男女比例很接近,说明发生ADR与性别无显著差异。

3.3由表3可见,静脉滴注引起ADR发生的比率占94.6%,远远高出了其它途径的给药,由此可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最多的给药途径,这可能是由于静脉滴注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在短时间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的缘故,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静脉滴注也存在着不良的一面:滴注速度、配伍禁忌、药物稳定性差等对静脉滴注的影响,这些较易引起药品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在临床中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时应慎重,并建议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勿静滴”的用药原则。

3.4由表4可见,引起ADR的化学药品种类比中药制剂的种类多,这可能与我院临床上使用化学药品的种类比中药制剂的种类较广的缘故;但中药制剂的种类虽少,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率却很高,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引起这原因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原料种类繁多,成分比较复杂,加上生产工艺要求尚未标准化的缘故,且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杂质都比较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方法进行配制和使用,且用药前要仔细检查药物,如出现浑浊、变色、沉淀等情况,都不能使用。

3.5由表5可见,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比单一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构成比高出33.4%,这说明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能用单一药物治愈的就不必联合用药,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6由表6、表7可见,(1)皮肤及附件损害居首位,主要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这可能与皮肤损害易于观察和诊断,患者易感性强有关;(2)在93例ADR病例中,大部分临床表现较轻,危害较少,且经停药或处理后,药品不良反应症状都能痊愈和或好转。

4.结论

综上所述,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给药途径、药物自身特性、联合用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虽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较轻,一般经停药或处理后都能痊愈或好转,但如不及时处理转变成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增强用药风险意识,并加强合理用药学习,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吉林,殷志萍,方忠宏.1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特点分析[J].中国药师,2014,01:125-127.

[2]钱向英,陆敏,汪宇,支敏倩.2011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57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2:37-38.

[3]葛艳.2012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