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电话随访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黄德秀任红霞

黄德秀任红霞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观察电话随访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7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和电话随访指导组(53例)。常规组根据患者病史的特点予降糖综合治疗及门诊健康教育,电话随访组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进电话随访,并针对问题给予相应指导。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内平均就诊次数、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BMI、吸烟率的变化。结果: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组与常规组比较:12个月内平均就诊次数明显增加,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吸烟率等无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疗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电话随访;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00-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迅速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1]。很多患者由于年龄大,行动不便,依从性差,不能定期到门诊复诊。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失访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意识[2]。患者仅能在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有限的自我管理指导。一种符合我国国情、操作简单的可持续的自我管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院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糖尿病专科护士定期通过电话随访指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观察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方法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110例(失访3例)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5±10.5岁,病程5.05±2.53年。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免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手册,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治疗。(2)电话随访指导组53例(失访3例),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50.7±11.2岁,病程5.03±2.72年: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要求定期门诊复诊等。观察12个月后两组患者平均就诊次数,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吸烟率的变化。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个月后电话随访指导组与常规组比较:12个月内平均就诊次数明显增加,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吸烟率等无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2010年)指出,“五驾马车”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经典策略,即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作为一种共识,门诊、病房健康教育是非药物治疗慢性疾病常用手段,但因为其只能在患者就诊时进行,不能够持续了解患者院外治疗时的动态变化,同时受患者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有限的几次健康教育很难让所有患者都理解掌握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所以常常效果不佳。而通过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同时将自我管理更直接链接到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与病人的一个持续的伙伴关系,并导致更持久的健康行为[3],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易操作针对性强的健康指导方法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电话随访指导的自我管理糖尿病的方法,结果说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行之有效,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疗效,并且适合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姜淑浩,王亚东,杨立新.北京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60.

[2]莫永珍,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学报,[J].2011,18(11B)29-30.

[3]LorigKR,HolmanH.Self-management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mechanisms[Editorial].AnnBehavMed.2003;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