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

王克亮

◎王克亮

(疏附县第二中学,新疆疏附8441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75-02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现代诗歌部分是很容易被教师忽视或淡化的一部分。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师应该力求阶段的完整性与知识的整体性,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现代诗歌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何从事现代诗歌教学,做好诗歌单元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际指导和课后辅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准备;实际指导;课后辅导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共选编了12首现代诗歌,九年级下册6首现代诗歌,可见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许现代诗歌让学生难学缺乏兴趣,使用修辞种类多,理解起来费劲,读了之后也不知所云……加之不少老师对诗歌探究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很难做到通过诗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现代诗歌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诗歌教学部分让学生学有所得,实实在在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素养的熏陶,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个体的独特的鉴赏经验,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做好诗歌单元教学准备

学习是个需要方法,在学习之前切不可盲目要求学生自学朗读,在学习之前,必须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否则学生读几遍读不出来什么意思,完全不知是个所云,渐渐的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从而放弃阅读探究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提不起兴趣放弃诗歌鉴赏学习。所以,在学习现代诗歌之前教师应该先从以下几点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朗读技巧讲解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感情基调)。

1.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如:“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一句,为了表达“我”对祖国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在“我”和“摸索”之后都要作停顿。

2.重音。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残损”一词。

3.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整体上而言语速显然应该慢一点,深沉一些,具体句子还要具体对待。

4.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以上相关知识如果老师提前进行讲解,我想学生读起来就不会那么盲目,上课也就不会那么枯燥。

1.现代诗歌常用修辞和写作方式知识讲解

在现代诗歌终会出现很多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作技巧: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先把相关知识讲解清楚,让学生会判断,这样学生读起来就不会不知诗歌所云一头雾水而失去探究兴趣。其实诗歌教学是其他文学体裁教学的精华的集中,搞好诗歌教学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对其他文学体裁的学习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2.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介绍

现代诗歌中象征手法使用频率极高,只有从作者和背景入手,才能准确把握象征义,领会意境美。《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戴望舒,就要调动大脑中积累的有关戴望舒的知识,就要查阅戴望舒的有关资料。戴望舒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屈服。7月,诗人获保释,摸着自己的遍体鳞伤,联想到祖国的河山何尝又不是如此,更加痛恨外族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饱蘸感慨,写下了这如泣如诉的诗句

由此就可以大胆推断,作者为什么对残损的手掌感兴趣,残损的手掌又代表什么含义?他肯定有其象征意义,到底象征什么呢?“残损的手掌”应该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掌握了这一分析方法,在诗歌欣赏活动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就会使诗歌意境扩大,领会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课堂教学实际指导

所有的准备的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目的都是要让课堂教学发挥实际的积极效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所以,实际课堂教学才是主角,所有的前期准备都将在教学中得到检验。我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标题。所有文章的标题都不是随手拈来没有用处的,诗歌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来推测文章内容,明确朗读的大致感情基调和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情感,通过诗歌题目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等等。以初三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为例,“残损”一词就可以反映出很多诗歌的讯息。

2.朗读。在之前已经进行了朗读技巧基本指导,在文章教学中进行阅读的实际指导就很必要,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每篇文章感情基调不同,朗读起来句调、语调、语速都会有所不同,多进行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当学生在遇到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文章时才会做到灵活自如阅读。朗读时除了注意以上基本技巧之外,阅读的方式应该灵活选择,教师可以选择看视频朗读,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教师和学生分层朗读、自由选择朗读等等,朗读方式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当学生熟悉文章内容之后可以对诗歌朗读提出更高要求,达到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朗读,从而更好地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而达到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的目的。

3.主题探究方式。诗歌学习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解读。在诗歌教学中宜发挥集体的作用,注重学生地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后分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可以多挑选几句,经过讨论之后形成观点,推荐给其他同学。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组讨论时要有人记录,,有人整理发言记录,最后推选出发言人作为小组的新闻发言人来提出看法。这样会比较有条理,又能尽可能地调动起大多数人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荐出的语句在经过大家的质疑探究后形成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地参与和引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锻炼了思维,经过自己的探究之后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4.推荐指导。在学生分组讨论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刚开始进行类似的探究时可能会天马行空而谈不到重点,那么一堂课将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句子含义、使用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技巧,以及字词特殊寓意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5.寻找诗眼,把握主题。诗人思想情感的暗示常常表现在诗眼中,若能把握住诗眼,将有助于把握诗人的思想倾向,对于理解文章主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文章的第一句以及最后一节的内容,快速找到诗眼,从中快速判断出全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6.学生总结。在经过分组推荐之后,大部分同学对诗歌的内容基本上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来总结诗歌主题,最终从整体上对全诗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这样远远比教师自说自话,强迫学生接受现成答案要好很多。

7.拓展延伸。

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文章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活动等来对文章进行主题延伸,也可以寻找一些和所学文章主题相近的文章对比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相同主题文章的把握。比如学习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戴望舒另外一首《狱中题壁》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找一些其他作者写的相关的主题的诗歌,引导学生自己谈感受,对比着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视野,还可以加深对此类主题作品的理解,锻炼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三、课后辅导

学完一首现代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和在创造。可以仿写其中一节,也可以仿写其中几句,甚至可以全文仿写。刚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只要情感表达清楚即可。慢慢地在形式上、结构上进行要求,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至少可以在考试中做仿写题时会得心应手很多,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不小的帮助,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来说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当我们学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班里有个父母离异的女孩仿写了一首《我用黑色的画笔》表达了父母从争吵、离异到分开独立生活的内心情感过程,表情达意清楚明了、结构完整修辞使用贴切、形式较为完善,让我很是震惊。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之中的一些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灵活调整。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认识还有很多地方有待继续探索,欢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