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罗俊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罗俊周

罗俊周

罗俊周

西充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西充637200

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结果经过一周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其他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小儿哮喘相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其应用价值对以后的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临床特征,其不仅会引起患儿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有诱发患儿其他器官的疾病,因此,加强对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对提高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并将其分为以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63例)和以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进行研究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方案中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以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63例)和以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57例)。其中,观察组哮喘患儿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1岁-10岁,平均年龄为(4±2.5)岁;对照组哮喘患儿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3.5±2.1)岁。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实验室检查所有哮喘患儿需于入院后的第2天清晨基于空腹的状态下进行2mL的静脉血抽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MP-IgM加以检测,且所有哮喘患儿均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等方面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所有哮喘患儿在入院后均进行肺部CT检查或胸X线摄片。

(3)治疗方法所有哮喘患儿在入院后均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方法,其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静脉滴注红霉素25~30mg/(kg·d),一周左右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并对两组哮喘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加以分析和比较。

1.3疗效判定治愈:通过采用临床治疗方法,使哮喘患儿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得以有效控制,并且对哮喘患儿进行常规的体温、胸X线摄片、肺部CT等检查结果表明,哮喘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经过临床治疗,是哮喘患儿的全部症状及生命体征得以有效缓解,检验结果也表明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恢复;好转: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哮喘患儿的病情有所好转,其体检结果表明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④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哮喘患儿的全部症状及生命体征毫无变化,检验结果表明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有效改善,部分哮喘患儿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软件对研究数据加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结果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周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等方面的症状较为严重,且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的总有效率为42.9%(27/63),平均住院时间为(13.5±4.5)d;对照组患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的总有效率为68.4%(39/57),平均住院时间为(6±2.5)d,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对儿科呼吸系统具有极大的威胁。当前,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逐步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所处的环境污染、呼吸道感染等有很大的联系。相关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诱发小儿哮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炎症以及其他症状等,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儿童呼吸道的完整性,损伤儿童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诱发儿童哮喘。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相比,其具有发热时间长,喘息控制差,肺部症状严重以及住院时间久等特点,极不利于小儿哮喘的恢复,且一旦诊断不及时或者治疗方式不合理,往往会给哮喘患儿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导致哮喘患儿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及哮喘患儿家长应及时做好病原体检测等防范措施,避免哮喘患儿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威胁。

综上所述,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应及时做好病原体检测,确诊后应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其应用价值对以后的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世宣.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23)

[2]董传莉,谢怀珍,张兰,宫芬.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36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4)

[3]王亚男.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5)

[4]俞国平.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

[5]范华青.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

[6]金自超.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7)

作者简介:罗俊周(1965年5月),性别:男,藉贯:四川西充,学历:双大专,西充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哮喘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