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流动人口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 2

广州市流动人口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张军1陈莉2龚时鹏1△

张军1陈莉2龚时鹏1△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广州510515

△通讯作者)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stjj20060830440111196708028820)

作者简介:张军(1964.8-),女,本科学士,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孕期保健及母儿安全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流动妇女对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1)流动人口对母婴保健相关知识应答的正确率从45.8%至94.5%不等,正确率最高的是“怀孕后应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最低的是“怀孕后应该3月内到医院进行首次产检”;(2)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收入和文化程度成正相关,与职业、婚姻状况和小孩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3)最容易被流动妇女接受的方法是社区小范围的宣教。结论:广州市流动孕产妇的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与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需要加大各种形式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母婴保健;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64-02

孕产妇死亡率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广州市是全国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其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已成为影响我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员作为广州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农村,为广州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流动妇女正处于生育年龄,大部分流动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孕产期的保健知识及住院分娩知识掌握得不多,且受过去农村旧观念、旧习俗的影响,加之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有些人怀孕以后不愿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甚至有些人为了省钱,到没有取得接生资格的无证诊所分娩或请接生婆到家里接生,导致流动孕产妇死亡或新生儿破伤风的事件时有发生[1]。为了掌握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与住院分娩知识的知晓率,我院2008年10月对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期望为决策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以非广州市户籍但妊娠期间不间断住在广州市、年龄18~35岁的流动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

1.2方法:自行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一般情况、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孕产婚姻情况和母婴保健相关知识。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10月分别到城乡交汇区流动人口密集地、市场、工厂、商场以及社区等地对268名流动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各场地由专人负责,专人解答问卷的疑问),统一收回。

1.3统计分析:进行数据整理,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与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婚育情况行X2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268名育龄妇女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35岁,其中暂住人口190人,流动78人。职业情况:科技人员3人、普通职员67人、工人98人、农民37人、个体户26人、其它37人。文化程度:文盲3人1.1%,小学文化30人占11.2%、初中128人占47.8%、高中75人占28.0%人、大专28人占10.4%、本科以上4人占1.5%。收入情况:1000元以下/月68人,1000~2000元/月134人,2000~3000元/月61人、3000元以上5人。婚育状况:已婚180人,未婚88人;现有小孩数:无小孩164人,1个小孩84人,2个小孩以上20人。

2.2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婚育情况知晓率比较

2.2.1母婴保健相关知识[2]:①生孩子要到正规医院,正确率为85.3%;②怀孕后应该3月内到医院进行首次产检,正确率为45.8%;③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开展接生服务,正确率为49.8%;④怀孕后应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正确率为94.5%;⑤生孩子有风险,应早期预防,正确率为76.5%;⑥“非法”接生,新生儿、母亲均会有危险,正确率为79.3%;⑦新生儿破伤风是危害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正确率为85.5%;⑧母乳才是1岁内婴儿最好的食物,正确率为58.3%;⑨无证诊所或家庭接生是母亲和新生儿伤害的主要原因,正确率为56.7%;⑩孕期可能或出现对母婴健康有危害的妊娠称为高危妊娠,正确率为68.0%。

2.2.2职业、婚姻状况和小孩数量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与职业、婚姻状况和小孩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X2=4.35~15.87,P>0.05)。

2.2.3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结果显示收入情况不同其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不一样,收入越高,知识答对率相对增高(10道题结果有4题有显著性差异,X2=17.63~22.04,P<005)。文化程度不同,其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答对率越高(10道题结果有7题有显著性差异,X2=15.62~21.37,P<0.05)。(见表1)。

表1不同收入情况、文化程度对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

p<0.05

2.3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比较:为了增加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认为最容易接受健康知识的形式依次为社区小范围的宣传知识45.7%、电视23.8%,孕妇学校12.3%、广播电台8.7%、网站5.2%、报纸4.3%。

3讨论

3.1加大健康促进工作力度:资料显示,广州市流动孕产妇的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且与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有直接联系。收入越低其知晓率越低,文化程度越低,知识答对率越低,且文化程度影响更加明显。农村到此打工族,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了大部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还有部分是文盲。因此。要提高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母婴保健水平,当务之急是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在孕期自觉自愿到正规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时到正规医院住院分娩。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抓好流动妇女孕期与分娩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各种行政和传播手段,加大健康促进工作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

3.2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显示,电视比其他传播媒介传播的知识更方便收看和容易接受。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这一媒体,开展孕产期保健与住院分娩相关医学科普知识宣传[3],使广大流动孕产妇认识到无证诊所接生或请接生婆到家里接生是“非法”的行为,“非法”接生对母婴的生命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促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到正规医院住院分娩。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最好采用社区小范围的宣传教育。

3.3切实落实管理范围:无论是常住还是暂住临时户口中的孕产妇均应纳入管理范围[4~6]。暂住临时户口中的孕产妇从妊娠后开始管理,针对常住临时户口中的未婚者从婚前开始管理,已婚者从妊娠前开始管理;为了更有效的加强管理,构建管理网络势在必行。首先由政府牵头,依托社区,建立流动人口孕产妇综合管理机制,形成市、区、居委会三级管理网络。其次应明确各自职责,居委会流动孕产妇管理小组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中孕龄妇女情况,定期提供新婚、早孕妇女名单,每月向区级流动孕产妇管理办公室上报,区级流动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及时上报到市级,市级流动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做好信息的汇总,及时反馈到各区。

3.4按需提供服务:针对流动人口中普遍存在的保健意识薄弱的状况,首先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如在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宣教片、发放宣传资料、体检、咨询等活动,在各医院开办“新婚学校”、“孕妇课堂”、“妈妈学校”吸引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及家属们正确地选择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分娩。其次是根据经济状况提供服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孕产妇,各医院要实行首诊负责制,不能因经费问题而推诿、拒收孕产妇;三是设立贫困求助基金[7],以解决贫困孕产妇的费用问题;四是可在城市内指定几所医院为流动孕产妇接诊定点医院,限价服务,以吸引她们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参考文献

[1]丁健,施惠琴.上海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198-3199

[2]庄婵娟,黄咏梅,朱昊平等.外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3):196-198

[3]郁晓慧,刘晓英,秦宇等.孕期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8):1484

[4]李青,魏秀菊.城市孕期妇女围产期的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233

[5]谭江如.孕妇孕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05,5(1):38

[6]吴云开,刘书钥.孕期孕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赣南医学院院报,2006,26(1):107

[7]陈莉萍.上海市嘉定区孕期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06,1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