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

郭雪娟

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15332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90例行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康复情况和各项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伤口拆线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经推广运用到多种医疗护理当中[1-2],其中就包括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本研究将90例行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各项护理指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计划性剖宫产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排除围产期并发症、糖尿病、心脏病、严重高血压、肝肾、肺部感染等其他严重疾病。所有产妇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为(28.2±3.9)岁,孕周38~42周,平均(39.3±1.1)周;经产妇22例,初产妇2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2例,大学以上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38)岁,平均为(28.4±4.1)岁,孕周38~42周,平均(39.8±1.5)周;经产妇20例,初产妇25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4例,大学以上31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3]:(1)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由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共同商议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并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逐步补充完善其内容;(2)临床护理路径实施:①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对医院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及主治医生和自我进行介绍;每次护理完成后,护士应做好患者护理路径内容的登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②术前1d护理,护士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时间、地点,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前应做的各项检查及程序,调节产妇对手术的恐惧心理;③手术当天: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后指导产妇采取正确体位,教会产妇正确翻身,告知产妇早接触与早吮吸的作用,指导产妇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3)术后2d:在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充足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对会阴定时冲洗,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拔除尿管。(4)术后3~4d,教会产妇正确挤奶方法,指导乳房保健。(5)术后5d,指导并教会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新生儿沐浴、喂养、抚触知识。(6)术后6d,做好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与切口的护理。哺乳期的饮食、卫生、运动,新生儿皮肤与脐护理要点。重点嘱咐产妇妇婴复诊时间,以及新生儿预防接种时间。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随机教育;室内通风和适当温度、湿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休息;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加强心理护理;了解病情和患者需求。

1.3评价指标

做好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的记录,并认真评估产妇的依从性。问卷设计: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表,采用百分制,若最后统计得分>80分,则说明患者住院满意或疾病知识达标,若<80分,则反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观察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提前(P<0.05),但两组产妇伤口拆线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于同一水平。观察组产妇住院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性、标准化、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种、病情设计最佳的医疗与护理方案,并对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常规护理操作切实做好规范,减少不必要与不合理护理操作的发生,进而确保患者的医疗与护理能够在既定时间达到预期疗效,给予患者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3,4]。

欧少玲[3]对182例子剖宫产手术产妇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产妇是知识达标率、住院满意度和遵医行为,降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提高剖宫产产妇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龚美英[4],唐莉芳[5]研究报道也指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速度,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及各项医疗活动的展开。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伤口拆线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既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住院满意率和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该结论与前人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再次证实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19-120.

[2]欧少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46-47.

[3]洪燕,林小玲,梁燕飞.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0):6370-6371.

[4]龚美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0-11.

[5]唐莉芳.临床路径在剖宫产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1):2863-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