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浅谈中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林长根

◎林长根

(吉林财经学校,吉林吉林市132013)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177-01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重视中职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职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难;改革思路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职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职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职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职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一、当前中职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职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要求存在着偏差,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1.从学生来看,由于这种偏差,特别是长期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对中职教学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而去背背那些条条杠杠。这些“道德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作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

2.从教师来看,由于这种偏差,大多时候只起到“复印机”的作用,即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学生,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

(二)中职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

目前,在中职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你说我听”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重理论说教,轻耐心疏导;重集体教育,轻个别引导的现象,导致课程太空、太高、太干、太假。于是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的和社会现实是两回事,若按老师讲的去做,到社会上就寸步难行”。

(三)社会现实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存在着偏差,弱化了德育的说服力。

目前,中职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德育课正面教育的作用。面对这样的困境,尤其是在全面实施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已迫在眉睫。

二、中职教学改革中德育渗透的基本思路

(一)在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中,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各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教育而教育”,而德育教师则不行,无论是生活阅历、社会,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可见,德育教育就是做人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德育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人生,以真我的自我去演绎心中的希望,这样的德育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二)在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当前的中职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在德育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德育教育核心。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实现生活中的人物和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真实的道德情操、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三)在德育教学改革中,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教育形式的单调和封闭,也是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的原因之一。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德育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中职学生是生活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各方面进行着广泛的接触,思想观念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德育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势必难以适应中职学生多角度的视野和全方位的思维。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一是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想开放。教师应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观点,即便是错误的,也允许其充分地暴露出来,然后再加以肯定或者引导,这样既有利于营造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又有利于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在德育课堂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体验,得到升华。如如何让学生认识和实现人生价值目标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为德育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生活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会体验生活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也能激发广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而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念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德育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学生带入人生价值和理想的现实,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让他们进行思考和得到发展。

3.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传统德育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启发学生思考敢于发言,让更多的学生取得共识,打开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总之,德育课堂需要人文性,需要人文精神。中职德育教学必须与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德育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