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

刘立馗

刘立馗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6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患者为重症病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为轻症病例,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在C-反应蛋白,常规白细胞,心电图、肺片、心肌酶、心率、白细胞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更容易出现心肌酶谱的改变,高烧、呕吐、惊厥、烦躁嗜睡等,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的手足口病要加强认识,注意患者身体症状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法;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13-02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造成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小儿患者较多,主要为厌食、口痛、低热,手、足、口等部位有小溃疡或者小疱疹,很多患者在一周左右可以自愈[1]。少数患者会有肺水肿、心肌炎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并发症,还有很少的重症患者其病情发展较快,出现死亡,有患者还会引发脑膜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属于常见的传染疾病[2]。因此必须针对患者的身体症状和病情给予对症治疗。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9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9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实验组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为:(2.46±1.33)岁,病程范围:7~26天,平均病程为:(11.5±5.1)天。对照组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7个月,最大9岁,平均年龄为:(2.54±1.38)岁,病程范围:7~24天,平均病程为:(11.1±4.8)天。两组患者没有身体资料上的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和X线胸片的检查,因为患者病情较重,还要给予电解质、脑脊液和凝血功能的检查。重症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同时使用人血丙球蛋白的静滴,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

1.2.2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和X线胸片的检查。一般病例采用抗病毒的治疗,选择利巴韦林这种药物,剂量为10~15mg/(kg?d),将药物置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者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为1ml中喊1mg的溶液,选择静脉的缓慢滴注,并使用维生素C,连续服用3~5天。若患者同时有细菌感染等疾病,则采用头孢呋辛和头孢地嗪等抗生素的使用,给予营养支持,保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10例患者每分钟的心率超过140次,占比为45.5%,13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20mg/L,占比为59.1%,10例心肌酶>30U/L,占比为45.5%,9例白细胞>15×109/L,占比为40.9%,9例心电图ST-T有改变,占比为40.9%。10例转氨酶>50U/L,占比为45.5%,6例肺片表现为肺炎,占比为27.3%。对照组中6例患者每分钟的心率超过140次,占比为14.6%,5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20mg/L,占比为12.2%,8例心肌酶>30U/L,占比为19.5%,5例白细胞>15×109/L,占比为12.2%,2例心电图ST-T有改变,占比为4.9%。4例转氨酶>50U/L,占比为9.8%,3例肺片表现为肺炎,占比为7.3%。在C-反应蛋白,常规白细胞,心电图、肺片、心肌酶、心率、白细胞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更容易出现心肌酶谱的改变,高烧、呕吐、惊厥、烦躁嗜睡等,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小儿手足口这一疾病要给予早期的诊治,减少、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针对这类患者一般都给予抗病毒的对症治疗,没有特异搞笑的药物[2]。入院后首先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和血糖的指标,一旦发现患者有呕吐、高热、嗜睡、胸闷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就要进行X线胸片、超敏C反应蛋白、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同时确诊患者是否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肺水肿以及脑炎等并发症[4]。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病情较重者还要采取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滴注,从而抑制炎症。小儿手足口病毒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和呼吸道来传播的,且春夏季为该疾病的高发期,叮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强对疾病的认知,掌握预防疾病的良好防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孩子经常使用的玩具、食具和其他用品都要彻底消毒,告知小儿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促使免疫力的提高,避免该疾病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在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身体的早日恢复。通过对重症患者和一般患者的比较发现,在C-反应蛋白,常规白细胞,心电图、肺片、心肌酶、心率、白细胞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更容易出现心肌酶谱的改变,高烧、呕吐、惊厥、烦躁嗜睡等,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为此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和家长相关的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对小儿的手足口病要加强认识,注意患者身体症状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谈彩琴,吴夕芳.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12-13.

[2]乔艳秋,陈瑞珊,王岩.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4:145-146.

[3]李硕.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25:3333-3334.

[4]查燕.对4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