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徐海祥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学生管理高职教育目前已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都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高职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比一般本科要短一至二年,学生的心理过渡可以概括为:第一学期为低年级阶段,第二学期至四学期为中年级阶段,第五、六学期为高年级阶段。

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由中学向大学生活的适应性过渡阶段。由于对大学生活尚未适应,其心理矛盾较多,主要表现为:第一,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能够进入大学校园,与没有考上的同学比起来,高职学生感到很自豪,但进入大学后,环境不同了,在新同学中,逐步发现自己没有多少优势了,同时,感到自己学校的层次较低,使刚入校时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受到挫折,自卑感开始出现。第二,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未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刚进大学,与中学时的环境、设施的变化,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新鲜的感觉,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远离家乡、父母,人地两疏,部分学生自立能力较弱,加之思想准备不足,很快感到许多不适应,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的单调生活,与原来的想象差的很远,这时往往会产生厌倦、饮食不安、想家、留恋中学生活等情况。第三,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经过高中阶段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后,感到从此可以逃避家长管着学、老师盯着学的局面了,而大学又把自学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管理也相应松弛了,于是觉得该“歇歇脚了”,原来的驱动力也淡化甚至消失了。随着学习的推进,课程内容的深入,感到跟不上,更加深了学习的畏惧心理,积极性很难再提升了。

这个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重树自信。这首先要求班主任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去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弱的光。不要苛求学生,尽量淡化负面评价,强化正面评价,增加学生成就感,并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开发潜能。且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级各类实践、实训活动,发挥其沟通技巧好、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增加成功体验。

班主任还应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聊天和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并结合往届学生成功的典型事例以及西方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状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以培养实用技术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的,而这类人才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本科生更有用武之地。从而逐渐清除社会偏见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重树自信。

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中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课的逐步开展,适应感、自豪感大为增强,这时他们不再象低年级学生那样单纯和盲目,变的愈来愈有主见了,强调自我独立性和自我表现的倾向开始突出起来,这时,也正是学生多层次分化明显的时期。好的学生思想积极上进,学习自觉性越来越高,能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和谐发展;差的学生暴露出各种思想问题,学习敷衍,考试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浮动,部分同学经常迟到、缺席,宣扬“六十分万岁”。这些分化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我要求的不同有关。但总的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和定型;思想最活跃,兴趣最广泛;同学间的了解大为加深;独立能力日益增强。

这个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在学生中定期召开自教自律指导会和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及优秀学生代表讲述他们的自教方法、自律体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感悟到自教自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其学业和人生都有巨大的帮助,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去,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他们中间建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性运转机制。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心理,开展男、女生互评互议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教自律意识,同时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生活、学习中来。

再次,和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在外地读大学,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往往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书信、电话、E-mail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自教自律教育。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教自律”意识的形成,最终要依靠学生自己。学校可以为全体学生建立自律档案,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义务。让学生随时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终将“自教自律”内化成一种习惯。

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掌握了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世界观基本形成,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习增多,实践技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专业和社会的需求都有了较深的认识,成熟度大为增加,心理特征已与成人相似,能够比较理智的对待各种问题。但由于面临毕业,对毕业去向的担忧,导致精神上的紧张。这一阶段,又称为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第一,紧迫感。临近毕业,觉得时间一晃而过,许多知识没学到,好多事没做完,时间不够用,学习自觉性普遍增强,希望毕业前多学点,同时,要求入党的学生增多。第二,责任感。这时候对社会政治、经济关心的程度增加,对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考虑多起来,明显体会到自己所要担负的社会和人生责任,有的同学对新生活有一种紧张心理,担心学非所用,或胜任不了工作任务;有的则雄心勃勃,设想尽快干出一番事业。第三,忧虑感。主要是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新的工作、环境、待遇,存在疑虑,更怕找不到工作,这时,未来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社会竞争和同学间的竞争影响着每一个毕业生,矛盾较为尖锐。总之,心理普遍极不稳定和平静,处于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高职学生“临近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绝对不是开设一门课程那样简单,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大三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实习锻炼,培养就业能力和技巧。学校、实习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把握住这个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体会、探索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在这个时期注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技巧,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各级行政部门应采取措施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就业环境;家庭和亲友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并多给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为他们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做好最后的准备。

其次,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全员化。要想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规划水平,一方面,要对毕业生加强职业观、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和指导;另一面,不仅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指导水平,而且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理念,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指导。另外,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长观,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素质,提供多样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至少应考虑到以下几点: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适应。所以在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可运用相关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各项特质,从而实现有的放矢,帮助学会顺利就业、成功就业。

总之,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所有老师和管理人员要共同努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境、良好的自教自律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好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

[1]罗骏.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时代教育,2009,(4).13。

[2]杨朝晖.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增强班主任工作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63-64。

[3]潘朝霞王亮.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职业生涯规划[J].科教文汇,2009,(2).95。作者简介:徐海祥,男,实验师/工程师,江苏江都,1976—,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