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苯泄漏引发中毒事故的分析

/ 1

对一起苯泄漏引发中毒事故的分析

赵成新刘威

赵成新刘威(辽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1200)

【关键词】苯中毒;泄漏;有毒物质

苯是一种有毒物质,广泛用于合成苯乙烯、环己烷、苯酚、氯化苯、硝基苯。2011年8月16日,在辽阳县寒岭镇后蒿甸子村一辆运输苯的灌车发生泄漏,造成该村环境污染,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本文对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事故经过

2011年8月16日18时30分,一辆本溪运输苯的灌车在辽阳县寒岭镇后蒿甸子村内发生泄漏,造成该村环境污染,司机进行现场处理时,由于未进行防护,当场死亡。其他人员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公安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用水进行冲洗处理,造成苯进一步扩散,随后村内多名居民陆续出现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病人先后到寒岭镇卫生院就诊。8月17日15时30分,辽阳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中毒报告,立即向辽阳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上报,同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寒岭镇后蒿甸子村辽阳县东部山区,共有居民237户1100人,事故发生后,按照《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1],除1人为急性重度苯中毒,当场死亡,共有381人为急性轻度苯中毒,先后到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恶心、头晕、头痛。发病范围遍及全村,无年龄差别,临村无相似病人。所有居民都饮用水都为分散式供水(压把井、电泵井),井深在3~8米。我们以泄漏点为中心,采用四周布点法,从8月17日起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该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8月20日至23日4天连续超标,最高值达0.047mg/L,8月24日至31日苯值正常,由于8月28日在当地下了一天大雨,在9月1日至7日连续7天苯值超标,最高值达0.92mg/L,从9月8日起,苯值又开始正常。

3中毒化学物质分析

苯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15℃)0.885克/厘米3,沸点80.10℃,熔点5.53℃,易挥发,有强烈芳香。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毒。苯主要以蒸气状态经呼吸道吸入,皮肤仅少量吸收,消化道吸收完全。进入体内后,部分以原形由肺呼出;部分在肝脏代谢,通过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进行羟化,转化为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等酚类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分别与硫酸根、葡萄糖醛酸结合为苯基硫酸酯及苯基葡萄糖醛酸酯,自肾排出。急性中毒是因苯的亲脂性,附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生物氧化,影响神经递质,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作用主要是苯及代谢产物所致造血系统损害。苯及其代谢产物还能影响DNA合成,引起染色体畸变、血细胞突变而导致白血病[2]。

4事故原因分析

4.1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失控

本次苯运输车为苯生产企业外雇车,运输车辆不能及时进行安全检查。

4.2职业卫生知识缺失

在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人员对现场用水进行冲洗处理,致使污染物苯扩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消除。

4.3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差

运输车上未配备防护用品,运输人员未经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在苯泄漏后,在未对自己进行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到泄漏点堵漏,致使司机当场死亡。

5讨论

5.1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对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厂家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对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使相关人员懂得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和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一旦发生职业卫生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科学、正确、有效地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发生。

5.2及时消除社会心理影响

本次事故发生后,居民心理由于恐慌,情绪紧张,大部分居民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纷纷到医院就诊,后经相关部门和医生的及时心理疏导,部分居民情绪逐步趋于稳定,症状也逐渐缓解。事故发生之初,由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与村民沟通不及时,部分村民在交通路口堵车,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后经政府与村民沟通讲解,及时为村民重新选择水源,为村民采取集中式供水,打井期间,为村民提供桶装水供村民饮用,村民情绪逐步稳定。提示职业卫生服务部门应对中毒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进行评估,及时向政府、公众、媒体提出合理发布信息的建议[3]。

参考文献

[1]GBZ68-2002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2]金泰廙.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

[3]林丹,魏木水,吴安生.对一起光气有毒物质泄漏引发中毒事故的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49-50.

(收稿日期: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