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对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家庭访视对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的效果评价

苏婷婷

苏婷婷(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摘要】目的提高手足口病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感染,预防疾病传播。方法选取2012年4-7月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访视组实施健康宣教和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入户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拟定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法,并对主要照顾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演示及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治愈率及对医疗活动的综合满意度。结果入户指导组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入户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对提高患儿治愈率,有效提高主要照顾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综合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健康宣教家庭访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96-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病症轻微,但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家庭健康管理是治疗控制该病的关键。

1研究对象

1.1对象来源选取2012年4-7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2名,其中男72例,女40例,年龄8个月-9岁。患儿均有发热,手、足、口均有大小数目不等疱疹,口腔有疱疹患儿拒食,流延,疼痛,哭闹。

1.2分组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访视组,每组各56人,其中访视组男38例,女18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家长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家庭经济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于门诊就诊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接受医院自制手足口病防治要点宣传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疾病知识,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治疗原则,护理方法等。与就诊家属确认主要照顾人(照顾患儿时间占70%以上)名单及联系方式,预约对照组患儿的主要照顾人到门诊接受健康教育。对访视组患儿,在就诊的第2天开展家庭访视,就诊第3天给予电话回访。

2.1家庭访视挑选2名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护理人员参与家庭访视,在门诊就诊时与主要照顾人确认访视时间,出发前予以电话确认。

2.1.1基本情况评估包括对患儿生命体征,饮食,大小便,睡眠等基本情况,家庭通风采光情况,主要照顾人年龄文化程度情况,疾病护理情况(消毒隔离,按时用药)进行评估。

2.1.2对每个家庭给予具体的不同的健康指导

2.1.2.1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室内正常温湿度,患儿衣被不宜过厚,汗湿的衣物及时更换。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及时服用退烧药,并大量饮用温开水,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

2.1.2.2口腔饮食护理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口腔溃疡的患儿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以碘甘油,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2.1.2.3皮肤护理保持患儿衣被清洁,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皮疹。手足部疱疹未破溃处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已破溃者,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臀部有皮疹的患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

2.1.2.4预防并发症此病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受累,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肢体抖动,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现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1.2.5消毒隔离室内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清洗双手,患儿的餐具用完应消毒,玩具应放入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充分清洗,衣物应放在阳光下暴晒。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看望,至少在家中隔离2周才可以入托入学。

2.1.3心理疏导帮助家长科学的认识手足口病,告知有效阻断传播途径以预防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则可以防止疾病的演变。耐心解答家长的疑惑,及时排解家长的紧张心理。

2.2电话随访。

3结果

干预后两组家庭对手足口病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其中访视组结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4讨论

4.1家庭访视能更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家庭访视,对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拟定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法,并对主要照顾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演示及指导更有利于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家庭自我管理能力。

4.2家庭访视能有效提高综合诊治满意度家庭访视护理注重个体性及差异性,能有效防止相关因素对疾病治疗的干扰,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的针对性。此外,由于患儿自主表达能力有限且反应较大,家长对此常常手足无措,倍感焦虑,因此有效的家庭访视和电话回访,能大大提高与患儿主要照顾者的沟通,并给予他们心里的疏导和支持,有效的缓解了他们的焦虑。通过实施互动教育和指导,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强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疾病治愈的信心,对就诊综合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明显,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医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是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