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病修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非创伤性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病修复效果观察

田惠

(甘肃省庆阳市中医院口腔科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非创伤性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病修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均接受非创伤性技术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治疗,随访1年后记录两组乳牙龋病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修复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研究组修复无效率(6.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对乳牙龋病患儿给予非创伤性技术修复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乳牙龋病;非创伤性技术;临床修复;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85-02

乳牙龋病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儿童牙科疾病,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AR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此类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为提高儿童乳牙龋病治疗效果,特选取乳牙龋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区间2013年1月—2016年1月),探讨非创伤性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病修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确诊发生乳牙龋病的100例患儿(共100颗患牙)均于乳磨牙发病,男49例、女51例,年龄5~8岁、平均(6.31±1.02)岁,疾病类型:I类洞56颗、Ⅱ类洞44颗。经抽签、单双数字法(序号)等方式将乳牙龋病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分、n=50),研究组、对照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纳入与排除标准:(1)符合乳牙龋病诊断标准[该标准由世卫组织(WHO)制定];(2)无牙痛史;(3)排除牙髓暴露患儿;(4)排除伴有牙根尖周病、牙髓病等其他牙科疾病患儿;(5)排除瘘管形成患儿;(6)龋洞面积不应大于该牙牙床2/3;(7)龋洞深度未到达牙髓;(8)对本次研究所需各类修复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症;(9)排除心、肝、肾、脑、肺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器质性)乳牙龋病患儿;(10)排除恶性肿瘤及精神、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疾病患儿;(11)本次研究内容由伦理研究会审核通过;(12)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于研究前指导其独立填写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乳牙龋病患儿均接受非创伤性技术修复治疗,利用非创伤性技术专用器械将龋洞有效扩大并彻底清除腐质,窝洞经温水清洗后再次处理窝洞及咬牙颌面,若龋洞较深且与牙髓距离较近则需利用自凝氢氧化钙(Dycal)对牙髓给予有效保护,调和玻璃离子粉液并对龋洞有效充填,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修整成形,确认咬牙合关系正常后涂布凡士林。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治疗,利用激光钻牙机或车针将乳牙龋洞钻孔并对相应牙体组织剔除,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备合适洞型后确认坏死组织清除干净,缺损处经玻璃离子粉液填充,调整咬牙合后将凡士林均匀涂布局部。告知两组乳牙龋病患儿治疗完成后1h内禁食,随访1年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疗效判断标准对两组乳牙龋病患儿均给予1年有效随访,根据以下各项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①充填物存在原位且完好;②充填物存在原位但其边缘发生轻微缺损,此情况无需重新修补;③充填物存在原位且表面损耗程度在0.5mm以内,无需重新修补;④充填物存在原位但边缘缺损严重,需重新修补;⑤充填物存在原位且表面损耗范围超过0.5mm,需重新修补;⑥充填物边缘缺损严重、充填物表面损耗严重,甚至发生全部脱落,需重新修补;⑦牙列缺失。符合上述①-③各项则提示患儿本次治疗有效;符合上述④-⑦各项则提示患儿本次治疗无效。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office2003),经SPSS19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两组乳牙龋病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有效、无效)相关数据均经n(%)表示(属计数资料、需χ2检验),检验后可知若P<0.05则提示相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乳牙龋病患儿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研究组修复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研究组修复无效率(6.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数据对比差异检测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不断变化,乳牙龋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由于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逐年增强,各级医疗机构接诊的乳牙龋病患儿数量不断增加,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修复措施保障乳牙龋病患儿临床修复效果,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有研究显示,牙科治疗过程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部分患儿将因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无法积极配合临床相应治疗操作,且由于患儿口腔特殊解剖结构(口腔浅),患儿口腔内将存在大量唾液影响操作时间及治疗效果。由此可知,利用传统车针、激光钻牙机等器械治疗乳牙龋病患儿可能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近年来随着牙科非创伤性技术推广使用,可显著解决乳牙龋病患儿上述治疗难点,已成为目前临床首选乳牙龋病治疗方法。研究表明[1],牙科非创伤性技术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原有牙体损伤,使牙体组织得到最大限度保护,操作过程中极大程度的降低儿童不适感,此外修复后可提供较为理想的抗压性、耐磨性及相容性,有效保障乳牙龋病患儿修复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修复处理后有效率仅为76.00%,研究组接受非创伤性技术修复后有效率高达94.00%,此结论与侯天礼[2]研究资料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3],对乳牙龋病患儿给予非创伤性技术修复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梅曦木.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240-241.

[2]侯天礼.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68.

[3]赵彩霞.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16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