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周立平王维娜

周立平王维娜(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156-03

【摘要】影像学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超声以其无创、简便、经济、可实时动态、可进行床边及术中检查等多种优势,已被公认为肝脏疾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二维灰阶超声能显示肝脏形态、大小、肝实质及肝内管道结构,对局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了解肝脏血管及病灶血流状态;而近年来出现的实时超声造影新技术,能进一步显示病灶微血流灌注情况,显著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总之,随着超声仪器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超声将不仅是肝脏疾病诊断的常用工具,成为肝脏的“听诊器”,同时也将在肝脏病变的治疗及疗效评估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脏超声检查诊断

一、解剖概要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重1200~1500g。肝脏呈楔形,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上缘;下界与右肋缘相齐,在腹中线可达剑突与脐的中点。肝的上面为膈面、下面为脏面。膈面的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叶、右叶;脏面凹陷不平,由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组成“H”形结构。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部为下腔静脉窝;左纵沟前部为肝圆韧带,后部为静脉韧带。横沟为第一肝门。

肝脏最常用的解剖功能分段是Couinaud分段法。由于每一肝段具有自己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胆汁引流,这种解剖分段具有功能及病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外科肝段切除术中有重要意义。Couinaud分段法基本上是依据肝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的立体概念。根据Couinaud分段法,肝段是肝脏最小的解剖单位,每个段在其中心部有一肝门静脉分支,边缘有一肝静脉分支。左、中、右3条肝静脉所在的纵向平面将肝脏分成四部分;而左、右肝门静脉干的虚拟连线水平面将左外叶、右前叶及右后叶进一步分成上下段,共分8个肝段,见表1-1-1。其中1段为尾状叶;2段至4段为肝左叶;5段至8段为肝右叶。

二、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1.患者准备检查肝脏一般不需特别准备。但对于肝脏缩小的患者,或胃肠道气体有可能干扰观察时,最好让患者检查前禁食8~12h。

2.患者体位一般先取仰卧位,双手上举置于头侧,使肋间隙增宽,便于肋间探查。然后嘱患者左转,取右前斜位或左侧卧位,使肝脏位置下降,右肋弓区变得相对平坦,便于进行肋缘下扫查及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肝后叶。必要时还可采用半坐卧位,使肝脏位置下降。

(二)仪器及其调节

实时B型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一般采用腹部大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频率,肥胖患者或观察较深部位,可采用2.5MHz;观察肝表浅部位或婴幼儿可用5.0MHz,甚至7.5MHZ线阵探头。

1.B型超声仪的调节B型超声仪器一般需调节仪器的总增益、时间增益补偿、深度、聚焦等。总增益及时间增益补偿的调节应使正常肝实质自浅表至深部呈现出均匀一致的中等或弱回声,肝门静脉、肝静脉、胆管等结构清晰,各管腔及胆囊内基本无回声。聚焦可根据需要选用单点或多点聚焦,焦点一般置于所观察的目标水平。扫查深度应根据具体目标大小进行缩小或放大,必要时可采用局部放大,使小的目标显示更清晰,同时便于测量。

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调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既有B型超声仪的功能,又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及频谱多普勒的功能。CDFI一般需调节彩色增益、速度范围(量程)、擘滤波等。彩色增益可先调大至背景出现斑点状杂彩,然后再回调增益直至斑点状杂彩刚好消失,而血管内血流仍可显示,充盈且无外溢。对于观察肝门静脉、肝静脉及一般肝病灶,速度范围可选择l5~20cm/s;而观察肝动脉或流速较高的病灶血管可适当调高速度范围。观察低速血流一般用低的壁滤波,反之则用较高的壁滤波。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时,除需调节多普勒增益、速度范围、壁滤波外,还需进行角度校正,声束与血流夹角应尽可能<60。

一般中高档的超声仪或彩超仪均在仪器内设定了多种检查条件,如腹部、小器官、血管等预设置,将上述调节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可适用于不同的脏器检查,简化仪器调节过程,使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但对于一些声窗显示困难的患者,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适当调节,尽可能使图像显示更清晰。

(三)探查方法

扫查肝脏时,原则上应按一定顺序,全面扫查整个肝脏,尽可能减少遗漏。理论上,肝脏容易受肺气、肠气、肋骨、肋弓等影响,如肝脏S4、S8近膈区,左肝外叶近外侧缘,S6近肝下缘等,超声扫查时易遗漏,形成盲区,故应全面扫查肝脏,尽可能减少遗漏。扫查时,可分别在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右腋部等部位,以横、纵、斜切面进行连续滑行扫查,完成对整个肝脏的观察。

三、具体扫查途径及方法如下

1.剑突下扫查主要观察肝左叶、尾状叶及其比邻结构,如胰腺、胃、贲门以及上腹部大血管。自剑突下至左、右肋弓内缘上腹部区域,无肋骨和肺底的遮盖,是观察上述结构的理想声窗。探查时患者取平卧位,采用连续纵断面、横断面、斜断面扫查,可显示左肝及尾状叶外形、轮廓、内部结构,包括左肝内肝门静脉、肝静脉等管道走行及其分支,左肝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剑突下纵断面还可获得沿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标准断面,可进行左肝外叶测量。当肝脏位置较高时,可嘱患者深吸气,使肝脏位置下移,更清楚显示左肝上缘及左肝全貌。

2.右肋缘下扫查可观察右肝大部分区域及胆囊、胆管。患者取平卧位,或右前斜位,将探头平行放置于右肋缘下。探查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肝脏位置下移。探头沿右肋缘下由左向右滑行扫查,同时声束朝向右肩部,缓慢侧动探头,使声束由下向上扫查肝脏,尽可能显示肝脏膈面。右肋缘下扫查可以较全面地观察右肝大部分区域,包括S5、S6、S7及S8段的大部分肝实质、肝静脉、肝门静脉走行及其分支,以及左、右胆管和胆囊等结构。此外,还可将探头置于肋缘下做横断与纵断扫查,更详细了解肝S5、S6段及胆囊等结构及右肝肋缘下长度和厚度。

3.右肋间扫查主要观察右肝,特别是肝S4、S8段近膈顶的区域。患者取平卧位,探头置于右肋间,从第4~5前肋间开始,向下直至肋缘。扫查时,探头在肋间由上至下滑行扫查,并缓慢侧动探头,同时要求患者呼吸配合。如需显示近膈顶部的病灶,嘱患者尽量呼气后屏气扫查,使肺下界上移,减少肺气干扰;而需显示肋骨下小病灶,则应嘱患者缓慢深呼吸,让肝脏位置移动,探头在上、下相邻肋间扫查,使原来被肋骨遮盖的区域通过呼吸移动至肋间,便于超声显示。对于靠近肝包膜下的小病灶,还可通过侧动探头,避免入射声束垂直肝包膜或腹膜造成的多重反射伪干扰。右肋间扫查有利于显示右肝切面形态、包膜、内部结构,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右肝管等管道结构。

4.右腋部扫查主要观察右肝后叶及其与膈肌、右肾的毗邻关系。患者可取平卧位、左侧卧位或右前斜位。采用纵断面可获得肝右后叶的冠状断面及肝肾冠状断面。有利于观察右肝后叶外形、轮廓、内部结构及与膈肌、右肾的毗邻关系,并可了解肝肾隐窝有无少量腹水。

参考文献

[1]易珊林,汤桂芳.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现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03).

[2]余薇.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方法学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3]王知力,董宝玮,梁萍,于晓玲,苏莉,于德江.小肝癌的超声回声水平与其病理组织学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