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涂片镜检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外周血涂片镜检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对比研究

李淑香田荣华

李淑香田荣华(台安县恩良医院检验科辽宁台安114100)

【摘要】目的观察外周涂血片显微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可比性及一致性。方法对142例患者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外周涂血片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类,比较白细胞分类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0.931、0.605(P<0.05),但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检有一定的相符性,可为临床提供简便、快速可行的筛查方法,但尚不能完全代替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

【中图分类号】R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63-02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之一。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快捷高效,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重复性佳等优势为临床所广泛应用,但其在鉴别血细胞形态和结构方面还不够完善[1],由于血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其分析结果和显微镜检仍有一定差距。但由于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费工费时,且对镜检者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要求较高,逐渐被临床医务工作者淡化。本研究应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33例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通过与外周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收集142例本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门诊患者血液标本,其中男79例,女63例,平均年龄(45+-21)岁。

1.2仪器与试剂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稀释液、溶血剂、鞘液和染液,质控品(e-check低、中、高值)(日本希斯美康株式会社),OlymPusBX-41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瑞氏-姬姆萨染液,EDTA-K2真空抗凝管(美国BD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检测取受检者静脉血2mL加入EDTA-K2真空抗凝管,室温保存,于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每天采用原厂配套高、中、低值质控物对仪器进行监测,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性能符合规定要求。严格按照SysmexXE-2100操作指南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1.3.2血细胞涂片染色镜检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规定的血涂片制定检测操作规程,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检验工作者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每片在体尾交界厚薄适中处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取均值。分类时,中性粒细胞包括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包括幼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2.结果

2.1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见表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仪器分类结果与镜检分类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

2.2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检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0.307,相关性差。(P>0.05)

(表1)

白细胞分类%仪器分类结果镜检分类结果P

中性粒细胞64.61±8.2365.15±8.16>0.05

淋巴细胞33.74±8.0533.86±5.04>0.05

单核细胞8.33±1.962.62±1.15<0.05

嗜酸性粒细胞1.94?±0.872.03±0.92>0.05

嗜碱性粒细胞0.03?±0.211.84?±0.78<0.05

(表2)

白细胞分类%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中性粒细胞Y=0.925x+0.40.964

淋巴细胞Y=0.916x+2.30.931

单核细胞Y=0.203+2.40.143

嗜酸性粒细胞Y=1.141+2.10.605

嗜碱性粒细胞Y=0.228+5.10.307

Y=仪器分类结果;?X=镜检分类结果。

3.讨论

目前,随着多参数的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效率。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一束半导体激光照射标本,并依据每个细胞产生的三种信号来相互区分,即前向散射光、侧向射散光和侧向光和侧向荧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积,侧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涵物,如核和颗粒,侧向荧光反映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含量。在计数和分类通道中,根据每个细胞所产生的3种信号来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提高了标本分类计数的准确性和精密度[3-4]。但血细胞分析仪仅能从细胞的大小、多少、比例、分布等指标显示正常或异常,仪器的机械性及血细胞形态的多变性,使得仪器结果存在一定比例的误差,特别是在以细胞结构异常为主时常不能分析其原因。在临床疾病中,血细胞常表现出量和质的轻微异常[5-6],而血细胞分析仪对细胞大小,数量变化不大的病理细胞检测中显得无能无力,如血涂片镜检白细胞中的中毒颗粒、空泡变化、核变性及多分叶现象等,不典型淋巴细胞等[7]。显微镜镜检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金标准可以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及弥补细胞形态方面的不足[8]。

本研究分别应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与外周血涂片显微镜检法同时对133例患者血液样本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单核细胞的仪器分类结果显著高于镜检分类结果,嗜碱粒细胞仪器分类结果则低于血涂片镜检分类结果(P<0.05),两者直线回归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0.307,相关性差。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在仪器检测单核细胞计数增高而显微镜镜检未见增多的样本,实际是异型淋巴细胞对其造成干扰,使仪器不能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与镜检差别较大,这与以往报道一致。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因其数量最少、分布不均等,导致仪器分类结果与镜检分类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本研究中部分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出现粒细胞分叶过多、胞核肿胀等形态异常,部分出现中晚幼粒细胞、幼淋巴细胞等幼稚阶段细胞,此时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出现较明显变化,部分病例显示超出预设可测量范围,仪器报告不能分类或分类不完全。由此可见,当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得不出结果时,血涂片复检作为明确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情况的最直观方法,成为至关重要、不可缺省的环节。

本研究表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临床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常规首选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其在鉴别血细胞形态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缺陷[9],尤其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导致部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临床上对病情的判断。细胞形态学检查被视为确认白细胞的属性、分类、数量、形态的“金标准”,对验证和评价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虹,曾婷婷,黄骥斌,等.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22-1525.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135.

[3]TaskerL,LindsayRW,C1arkeBT,eta1.InfectionofmicewithrespiratorysyncytialvinlsduringneonatallifeprimesforenhancedantibodyandTcellresponses0nsecondarychallenge.ClinExpImmunol,2008,153:277-288.

[4]FloresP,GuimaI’aesJ,VideiraAmaralJM.TheandthcytokineexpressioninnasophalygealsecrefjonsduIjngacutebmnchjoljtisinchildrenyoungerthantwoyearsold.Alle.golImmunopathol,2010,10:3008.

[5]刘永华,陈化禹.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正确度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701-702.

[6]于修文,姚娟,汪国庆.急诊化验室SYSMEXXS-800i自动血细胞分析及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的建立和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557-559.

[7]李丽,夏永辉,李筱梅.SysmexXE-5000测定小红细胞率在成人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4),481-483.

[8]曾健兵,黄文勇,雷小平.手工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自动分析仪的检测比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70-771,774.

[9]张恩颖,丁旭,王国才,等.XE5000与显微镜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对比[J].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