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王敏宋银燕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700

【摘要】目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6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尿失禁发生情况以及总体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尿失禁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快,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康复训练;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失禁、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盆底康复保守治疗,总体临床效果较好[1]。近几年来,随着盆底康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一些不愿意进行手术和手术难度较高的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也开始应用盆底康复进行治疗[2]。本文以我院近两年的接收的62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比了单纯采用盆底康复和盆底康复与综合护理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了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6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年龄为25~49岁,平均年龄(36.2±5.3)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4.6±1.5)年;经产妇27例,剖腹产4例。对照组31例,年龄为26~48岁,平均年龄(35.9±5.1)岁;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为(4.8±1.3)年;经产妇26例,剖腹产5例。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方法包括盆底肌肉锻炼、阴道哑铃训练和盆底生物反馈等。具体内容为帮助患者正确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即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盆底肌肉锻炼150-200次。持续锻炼并干预2个月后,结合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具体操作是把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同时在双侧骼前上棘及下腹部的贴表面电极片,准备完成后开始治疗,一周2次,一次进行40分钟左右,连续4~6周[3]。上述训练完成后进行阴道哑铃训练,把阴道哑铃置入阴道,逐渐增加留置时间,以保证患者在日常运动及咳嗽时哑铃不脱出,注意患者的恢复速度,并依此及时调整重量,保证患者的阴道收缩力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以最佳体位卧床休息,注意病房内的整洁卫生和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症状等;观察组在临床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护理预防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基础干预

在健康训练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收入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等情况,通过适当的交流和沟通,明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了解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态度。根据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在健康宣教中要耐心地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要求患者定期排尿,嘱咐患者在运动或咳嗽前应先收缩盆底肌肉,同时在康复训练期间尽量不进行剧烈活动。

1.2.2心理护理

在进行健康训练前,由于训练与隐私部位相关,患者经常有烦躁、忧虑等表现,需要给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于部分情绪激动的特殊患者应该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从而消除患者疑虑,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可以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

1.2.3健康宣教

宣教包括对患者和对其家属两部分。根据治疗后恢复时期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宣教时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例如将《妇科健教手册》的内容分段对患者进行普及,帮助患者理解并掌握手册的重点,从而认识到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注意要点。

1.3评价指标

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主要通过会阴肌力测试和尿失禁的情况进行判定。会阴肌力测试评价等级分为1~5级,其中1级表示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最差,5级表示肌力恢复情况最好[4]。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为:会阴肌力为3~5级视为治疗有效,1~2级则视为治疗无效。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在护理干预结束后进行。满分为5分,5分到1分分别代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生活质量、心理支持以及功能恢复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其中与对比相关的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24,P<0.05)。详见于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有7例,而对照组为13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注:三项数据比较均为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常见于已生育的女性,易造成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尤其是尿失禁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盆底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和盆底肌肉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性训练,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证明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相对于单纯康复训练,总体临床效果提升显著,且尿失禁情况更少,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蔡伟兰,温素琴,彭玉兰.盆底康复训炼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288-289.

[2]刘鹏,孙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05:507-510.

[3]王艳华,王影,冯艳霞,黄立,张洁.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6,02:224-226.

[4]崔瑜,崔琳,吴蔚.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15:3171-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