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对职高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赵寿珍

赵寿珍(古城区职业高级中学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职高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对这门课的学习缺少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探索、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从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职高学生数学教学学习动机

一、造成中职学生大量数学差生的原因

1.入学时数学基础差。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家长们对子女接受教育意识加深,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感到不满足,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读不了普高读职高已成为每位初中毕业生的选择。因此有大批升不了普高的学生就选择了读职高,很多职业学校招收了大批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势必造成职高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2.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数学学习兴趣差,学习动机过弱,期望值很低。

目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部分职高学生由于不准备参加“三校生”高考,缺少高考的竞争意识,也就缺少了应有的压力和动力。有的学生对数学没兴趣,他们不投入,不愿学,有的甚至一学数学就头痛,干脆弃之不学。上了职高,实际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大概只有初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意识到很多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有良好的数学功底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过程被动,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会理想,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变成数学后进生。

3.意志薄弱,不能坚持学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职高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的辅导时间减少,学生学习的独力性增强,在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意志薄弱方面。有的职高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是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还有些甚至因为贪玩,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也就经不起玩的诱惑而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时间一长,也就变成了数学后进生。

4.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数学的梯度跨越很大,许多同学进入职高之后,对学习数学仍然采用“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还像初中那样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的学生只注重模仿,只会死记硬背结论,只会做见过的题目,只注意记题型,不会开辟新路子、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概念的理解,不研究解题过程,只记结果,不想做题,不掌握典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的公式和数据,对所学知识不会进行比较,不善于归纳和整理,又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仅把课堂听讲作为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导致了很多学生知识点零乱,掌握知识片面、死板,在解题时只要条件稍加变化便无能为力。

二、对抓好职高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从基础抓起,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作为一名职高数学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弥补基础知识上的不足,这是成功地转化数学差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因果联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基础知识,要注意查缺补漏,防止学生产生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连贯的数学认知体系结构,辅助学生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2.抓好初中数学知识与职高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职高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初中的知识,如立体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职高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到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必须以“低起点,小步子”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注重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学习“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内容时,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每涉及到新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针对当前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分解难度、淡化理论的方法。如职高数学第一章是“集合与函数”,为了讲清函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克服“恐函症”,我首先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但学生只知道这几个函数的表达式,而不理解函数的概念。针对学生的基础,我就采用先让学生讨论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说明什么是函数。再如,我在讲“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内容时,先从函数图像特征入手,来分析函数的增减性,然后再用代数的方法来证明函数的增减性等等。

3.注重教学趣味,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也表明,学生一旦对事物有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然而,在教学初期,有些教师一味“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造成学生成绩下滑。为此,要提高学生成绩就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就要变化教学的方式,从语言开始,把数学教育引入到现实生活中,用网络通俗语言,引导学生对隐藏在事物背后数学因素的寻找,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转化过来,确立“数学即生活”的理念,促其产生进取心,进而达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4.注重学法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要注重基本概念讲授和基本公式理解。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成绩时好时坏,究其原因,均因概念不清。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理解题意、如何总结做题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目的数学模型、如何进行分阶段总结、如何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如何用系统比较进行知识反馈,将知识点落到实处。

5.结合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人们常说,适应的方式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职高数学有很多知识与初中数学相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学基础性的特征。在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内容增补,制定具体的授课教案,使调整数学内容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在机电班的教学过程中,将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与机械模型、模具的定位计算相联系;在建筑班上,在讲函数对称性时,与中国传统的房屋轴点对称相联系,还可以将数学问题放入到学生所熟知的生活背景中去讲解。

6.加强感情认同,深化教学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是教育功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师生关系是世间最为真挚的感情,把握和处理好这二者的联系,是教学成功的捷径。因此,教师对学生投入全部的感情和心血是义务也是责任,更是教学的抓手。对学生而言,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传播者,教学中假如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厌恶学生,那么,教师的讲授工作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说,教师必须尊重、爱护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总之,作为职高数学教师,从接触学生的那刻起就要“备学生”,分析职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每位学生定位数学知识的“吞吐量”,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易吸收的数学认知体系,辅助学生做好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为学生自主连续地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静洵《关于职高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2]丁新梅《职高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01期。

[3]丘维生主编《数学》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