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

梁芳

梁芳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产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作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并比较新生儿评分及体重。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升胎儿体重和Apgar评分,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胎儿影响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99-02

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约升高30.00%,我国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率在3.00%以下,属于常见妊娠合并症[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33±8.52)岁,平均(34.49±4.31),其中甲亢首发者7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7.52±8.44)岁,平均(34.52±4.29),其中甲亢首发者8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在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不作药物干预。观察组服用丙硫氧嘧啶片(广州远东制药生产,50mg/片),200mg/次,1次/d。观察组产妇均治疗6周以上,期间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判定显效:甲状腺肿大、消瘦、心悸、多汗、颈部血管杂音等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T3、FT4、TSH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60.0%;有效: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但是T3、FT4、TSH指标下降30%~59.0%;无效:上述体征、症状或指标无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2]。

1.3.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和妊娠结局。记录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情况,评分≥8分者为正常,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相比,P=0.01,χ?=25.10.

2.2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6.25%,2/32),其中糖尿病1例,高血压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50.00%,16/32),其中10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2例产褥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中,足月产28例(87.50%),不良妊娠结局(早产4例)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产妇中,足月产18例(56.25%),不良妊娠结局:早产8例、流产4例,发生率为43.75%(18/3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3.75%)显著高于观察组(12.50%),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比较

对照组产妇中已排除4例流产者。在Apgar和新生儿体重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未见畸形儿。见表2。

表2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比较(n,%)

3.讨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死胎、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也可引发较多并发症,但是目前孕期是否治疗甲状腺功能亢尚不统一。较多文献报道,抗甲状腺药物可有效改善孕期甲亢症状,控制孕期并发症,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且有效降低了孕期并发症率,改善了妊娠结果[3]。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功能紊乱所致,对产妇及胎儿危害性极大,但是用药治疗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产妇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较未治疗者提升,可知抗甲状腺药物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文献报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期甲亢,仍存在致畸风险,因而在临床治疗,需要根据产妇甲亢情况,慎重选择药物治疗,以保证母婴安全[4]。

综上所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升胎儿体重和Apgar评分,安全性可靠。

【参考文献】

[1]施伟,邱长莲.抗甲状腺药物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6(02):98-100.

[2]邹璐,姚涛,陈志芳.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8(08):60-62.

[3]叶苑.丙基硫氧嘧啶(PTU)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8(07):947-949.

[4]连小兰,白耀,徐蕴华等.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9(06):75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