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浅谈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李晓燕

李晓燕(郑州市回民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而其中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导入新课中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一)创设儿歌情境引入

例如教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用一首儿歌引入: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用这样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字的简明性和一般性,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二)创设故事情境引入

例如在讲《用配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本人是如此导入:“某富商有11匹骏马。1/2分给长子,1/4分给次子,1/6分给小儿子。这位富商死后,三个儿子都不知道该怎样分。一位聪明的老人便把自己的马牵入他们的马群之中,然后分起马来,老大分1/2,得6匹马;老二分1/4,得3匹马;小儿子分1/6,得2匹马;剩下一匹马还给老人。这样把分马之事圆满的解决了。这就是数学上的“有借有还”的道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其中配方法就是一例。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游戏导入新课,即新奇又具有刺激作用,能深深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简易方程》时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人心里想好一个数,然后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只要你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15。”老师告诉他:“那么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对!”学生高兴地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

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或者解题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一个用黑白两色的皮子缝制而成的足球,已知该足球有白皮20块,那么这个足球有黑皮多少块?解析:每块白皮是六边形,而每块黑皮是五边形,每块白皮的三边分别与黑皮缝合,另外三边分别和白皮缝合。假设黑皮有x块,则黑皮共有5x条边,已知白皮有20块,每个白皮有且只有3条边必须和黑皮缝合,所以白皮共有3×20=60(条边)必须和5x条边缝合,从而有方程5x=60,解得x=12(块),故这个足球上有黑皮12块。通过猜想、分析,最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问题情景就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利于引发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指数函数的性质之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古代遗物研究的兴趣,使得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神秘有趣,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份好奇心进入到对指数函数y=ax(a>0)的研究中去。在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发现、理解和应用。

四、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现代教育学家曾提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积的乘方”时创设如下情境:有若干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硬纸卡片,你能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吗?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猜想、动手尝试,最后发现4张、9张、16张、25张…正方形硬纸卡片都可以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再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最终同学们发现有以下等式:(2a)2=4a2;(3a)2=9a2;(4a)2=16a2;…从而得到(ab)2=a2b2进一步加深理解幂的性质;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

五、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直觉思维的深刻作用是我们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题目:“方程x2-x-2=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教师可以先给出x=2,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当然,设置悬念也要掌握分寸,不能因太“悬”使学生望而生畏。

以上是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笔者认为教学情境的设置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另外情境创设还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2.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3.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4.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5.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引导他们对问题作出深层次的思考,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愿学﹑爱学﹑乐学的状态。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改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