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社区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

尹惠萍

尹惠萍

云南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65020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方法:对五华区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社区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主要表现为自行停药、自行换药、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迷信宣传、一类药物多服、自行购买抗生素使用等。结论:社区居民自身用药误区较多,应加强用药教育,并给予针对性知道。

关键词:药物;误区;社区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药品零差价的执行,以及药店购药的经济性、便捷性等特点,选择从药店购药并进行自我药疗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方式[1]。然而在对社区居民的家庭访视服务中,发现居民自我用药存在较多误区,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华区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昆明市北市区,为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分院,管辖社区居民约2万人,管理高血压病人890人、糖尿病患者450人,老年人2000人,育龄妇女2000人,儿童1000人,通过对辖区居民的就诊,对慢病患者的管理,老年人、育龄妇女、儿童进行体检,对五华区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自身用药的误区进行总结分析。

2用药误区及分析

2.1担心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自行停药;

在慢性病患者中多见,如监测血压、血糖稳定,认为“是药三分毒”,未经专科医师诊治,自行停药,导致血压、血糖升高。

2.2听信别人的介绍,自行换药

这也常是慢性病患者的误区,不根据自身情况,听信他人介绍某药效果好,便自行更换,导致血压、血糖不稳定。

2.3以保健品代替药品

担心药物副作用大,听信商家的宣传,认为保健品无毒副作用,自行服用多种保健药品或相关保健产品,如降压手表、降糖皮鞋等代替药物。

2.4迷信宣传,认为贵的、新的药品好

未针对自身病情,认为价格较高的、新上市的药品疗效好,且相信一些商家的承诺,如可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自行停服原来的药物,更换不明成分的药物。

2.5听信宣传,同一类药物多服

患者未掌握药品通用名称,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听信广告或街边商家宣传,同时购买不同商品名称的药物,却是同一种类的药物自行服用,导致药物剂量增加,毒副作用增加。

2.6自行购买抗生素使用。

大部分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未分清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便自行购买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服用,且频繁更换,导致耐药。

2.7对说明书中罗列副作用较多的药物不敢服用,愿意选择副作用“无或不详”的药物。这在老年患者中多见。

2.8幼儿用药存在滥用“清热解毒”等凉寒药。当孩子有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时,家长均认为“上火”给予孩子板蓝根、鱼腥草、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

2.9认为输液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

在医师认为完全可口服药物治疗时,患者坚持输液,认为“好得快”。且希望“一针见效”。

2.10对药物的期望值大,认为健康靠药物。辖区内妇女体检中发现卵巢功能性囊肿、乳腺囊性增生、子宫肌瘤的患者,对医师给出的“定期复查”不满意,居民均希望医师开具药物治疗,对医生给予的保健方法,大部分人无法坚持。总希望有药物根治,听信周边人员介绍或宣传,自行使用“偏方、奇方”长期服用,导致毒副作用发生。

3措施及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社区医师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前提下,给予广大居民建议如下: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在血压、血糖稳定的情况下,不可自行换药或停药,应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或停药。不可听信别人的用药建议,因个体差异,有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方面,别人认为好的药物,不一定适宜自身,应根据自身情况,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听取医生意见。老年人用药应根据医生的意见慎用某些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儿童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对确需使用抗生素的儿童需有用药指征。儿童发热时不可频繁使用退热药,应在体温高于39.5℃时使用,并及时就诊,如需再次使用退热药,需间隔4小时[2]。在使用抗生素和补充益生菌的情况下,不可同时服用,应空腹服用抗生素,间隔1至2小时服用益生菌。对于感冒后的咳嗽,一般会持续25天左右,无需使用强力镇咳药物[3]。如有剧烈干咳影响睡眠,可适当服用中枢镇咳药,如属痰粘稠不易咳出,应服用化痰药物[4]。对出生缺陷或某些特殊既往史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应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药物,尽量咨询妇产科医生后用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用药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不可较早停药,多数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即停药,造成细菌耐药或病情复发[5]。

4讨论

伴随药品使用量的不断上升,新药的层出不穷问世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甚或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中,误区主要集中于长期用药这方面,从问题本身透视出这些患者过分依赖于某种某类药品治疗,他们认为慢性病需要慢慢治,致滋生了药源性疾病,很大程度上加害了患者的健康。主要关键原因是患者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几率甚少,信息闭塞,从而启示我们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相应对策深入社区,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系列措施来普及合理用药健康宣教,大力营造社区合理用药氛围,使社区居民确立正确的合理用药理念,才是事半功倍的良策。

参考文献:

[1]郭胜杰.浅谈老年人用药误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9(22):64-65.

[2]成小慧.社区糖尿病用药误区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0,7(19):116-117.

[3]高美德,明玉梅,张琛.老年人用药存在的几大误区和用药基本原则[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15(6):64-65.

[4]张艳,王媚.老年人用药误区[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5):832-833.

[5]董学花,青岛.老年人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5(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