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网络德育教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中职学校网络德育教育思考

李亚

李亚(新疆化学工业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摘要:笔者通过本文对网络德育教育在职业学校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一些探索。

关键词:中职;网络德育教育;思考

一、网络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很容易受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的吸引,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情感的缺失。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虽然网络给一些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和朋友及教师交往的很好的平台,但是它使得情感交流中更为重要的眼神、手势、表情等传达信息的方式都不存在了,这样就使内向的学生的情感越来越缺失。

2.引发人格障碍或是心理错位。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叛逆、自控能力差,又极富好奇心,所以网络对他们极具诱惑力。如果信息选择不当,或是长期沉迷于网络,有可能不能实现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角色转换,形成心理错位。在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责任感不是很强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这容易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对学校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挑战。

3.对网络德育的认识不够。网络为人的行为、思维、社会结构注入了新内容和形式,对德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计算机网络犯罪、信息安全等网络现象的纷纷出现,已经跨越了技术问题成为一种网络德育问题。

二、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就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或是开设了网络德育教育相关课程。如,美国乔治亚洲律师协会计算机法律部设立了网络伦理研究会等,通过对网络行为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制约网络行为。这些努力使我们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他人隐私权、唤起行为主体的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网络秩序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伦理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课程。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伦理成为某种“道德进化”趋向,将我们一直认为无关道德的问题转化成为了道德问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为网络德育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但是在网络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学校把网络看成了影响学生成长的罪魁祸首,禁止学生上网,把强加于他们的责任感作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出发点。

三、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德育教育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就要拥有人的情感,所以更需要关照学生的情感,关注他们的心理。因此网络德育教育不是禁止,不是封闭,不是强迫。网络德育教育不再是单向教育,学校在尊重中职学生心理、情感时,既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又不得不接收网络对于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的挑战。

1.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和心理,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将网络德育教育引进到中职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中来。但是要发挥好,又要避免负面影响,就要使网络德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科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网络德育和网络法制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方面提高学生整体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第二课堂在或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网络法律法规,要引导学生依法安全使用网络,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挡网络的负面诱惑。同时,要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责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鼓励学生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从而养成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3.建立正确的网络德育导向。网络时代,学生热爱新事物,网络活动避免不了。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掌握德育主动权。在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信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网络德育的大环境。

4.网上网下德育教育合力。一方面,在校内可控的范围内,通过技术、行政手段,阻止网络内不良信息进入校园,正确引导学生校内网上行为。第一时间发现不良信息,及时防控处理。例如,对于热点问题可提供正面实事,或加以说明、澄清,给出正确观点。另一方面,在校外不可控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丰富学生在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增加网络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好处和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网上网下德育教育合力,把技术管理和网络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德育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也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挑战。职业学校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渗透,积极地去面对、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才能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更为高效、深入和及时。

参考文献:

[1]李卫东.网络道德与社会伦理冲突琐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1(01):81-88.

[2]刘济良.论网络时代与道德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05(,06):32-35.

[3]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