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同小利

同小利

西安市北方医院(陕西西安710043)

[中图分类号]R5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6-0070-01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加,而且输入药物种类繁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浓度不适当增高,使刺激性增强,以及穿刺方法不当,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栓性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而且也造成输液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不利于治疗。

1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局部肢体的红肿、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血管有一条索状硬结,周围皮肤出现红斑,有明显的压痛和灼痛感,少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红肿等。

2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2.1注射次数:同一部位注射次数增加达二次以上则容易发生静脉炎。

2.2药物的浓度过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

2.3上下肢体:下肢因为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发生;而上肢因为血流速度快,则不容易发生。

2.4气候:冬天容易发生。可能与天气寒冷对血管的刺激有关。

2.5操作方法及穿刺点选择不当,容易发生静脉炎。

2.6个体差异:同一部位、同一种药物、同一操作护理条件下,发生率各有不同。

3预防和护理:

3.1静脉的选择:首选上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则容易发生血栓和炎症。3.2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操作。力求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由于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的一条血管上穿刺,会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容易发生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在治疗中穿刺部位。

3.3推注速度:一般情况下,推注速度要均匀、缓慢。因为推注药物速度过快,会刺激血管,容易引起静脉炎。

3.4对输液器针头的选择:7号针头最理想,4—5号针头太小,回血慢,适用于小孩。8—12号针头太粗,对血管壁的损伤大,而且回血慢,对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要选用稍微长一些的针头,进针略深,并要牢固固定穿刺针头,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

3.5严格控制药物浓度:药物浓度适宜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药物浓度越高,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就越多,一次注射就可引起。例如:氯化钾,除特殊病人外,一般浓度不超过0.3%,而且滴速要均匀,不能太快,以免增加对血管壁的刺激。

3.6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3.7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防止各种微粒进入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8在穿刺橡皮塞注入药物时,针头不宜过大,尽量使用新型注射器。

3.9穿刺部位(包括静脉留置针),应每天观察,有无红肿、疼痛及渗液。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3.10对长期卧床而且活动量少的患者,应鼓励病人多做床上运动,或协助病人被动活动肢体。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4发生静脉炎后的及时处理:

4.1患侧肢体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4.2应用具有止痛、消肿的中药外敷。

4.3合并感染者,应及时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