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思考

柴桂花

柴桂花(青海省海西州疾病预防保健中心817000)

【摘要】目的母乳是保证婴儿健康的最佳绿色食品,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人类生命最早期的最佳营养和免疫剂,不仅各种成份易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对心儿的心理、智力、身体发育都十分重要。母乳喂养被列为国际挽救儿童健康生存的四大战略技术之一,已成为世界性极力推荐的科学喂养婴儿的方法。为此,研究多种促乳护理效果,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在临床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就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018-02

一、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促乳护理的基本经验

1、创造良好的乳房条件。怀孕后,乳腺发育乳房胀大。孕妇的上衣不宜过紧,胸罩大小应适中,具有一定的支托力,同事注意乳房和乳头的卫生。从孕7个月开始进行乳房保健护理指导,指导孕妇每天用热毛巾揉搽乳头一次,涂上油脂,可增加皮肤的坚韧性,避免哺乳时发生乳头皲裂,如乳头扁平或凹陷,可于擦洗时用手捏住乳头根部轻轻向外牵拉,久之可助乳头凸出。也可用乳头伸展练习法和注射器抽吸乳头法纠正内陷或扁平的乳头。乳头伸展练习法的方法: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方向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然后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纵行拉开。以上步骤重复多次,每次练习5min,使乳头突出,在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乳头轻轻向外牵拉数次。注射器抽吸乳头法:(1)取一次性10ml注射器1个,拔出活塞,截去注射器乳头处使其成一两头通的空筒。(2)将活塞反插入注射器中,将抽活塞处套在乳头劲处固定。(3)抽动活塞吸尽其内空气直到乳头突起并保持真空5min以上,直到需换气为止。1周重复上述过程1次,一般2—3次即可。

2、刺激泌乳。新生儿出生30min内与母体接触,频繁吸引乳头,乳晕,刺激泌乳。早吸引的成功有利于纯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3、胶原汤。猪蹄2个,切碎后置高压锅内加水约2500ml,加葱少许,锅开后煮20min,熬成汤汁备用。

4、饮食时间与量。产妇分娩后即饮用由家属备用好的胶原汤及其饮食,服后睡眠休息。进汤间隔时间2.5—3h,量为300ml,进食间隔6h。饮食由胶原汤代水调制。当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求时,恢复日常饮食。该方法能使产妇产后24h泌乳量满足新生儿哺乳需求(占94%)。

5、早开奶。新生儿出生20—50min时正处兴奋时期,此时期吸引反射最强。因此在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要尽快把孩子抱给母亲,帮助新生儿吸引乳头。这项措施加产妇血液中催产素水平,有助于产后早起母乳喂养成功。

6、疏通乳腺管的时间和个数。乳房有若干个乳腺管,经汇集有15—21个乳腺管终集在乳头,非哺乳期时,无乳汁分泌。在发育时期,由于炎症物理因素(如衣服与皮肤摩擦、纤毛、棉絮进入乳腺管及乳腺管口)及胸部束缚过紧等原因,造成乳腺管腔狭小及管口不通,为此产妇分娩后即饮服增乳汤(主要成分:胶原、当归、黄芪、路路通)以充盈乳房。当产妇乳房无瘪软的感觉时,护理人员用四、五指弯曲成勾状,深入乳房基底部约0.5cm,中指将乳房托起,食指与拇指形成C字状,分别置乳房根部上下两侧,然后向乳头方向推挤,当C字逐渐缩小成O字时,食指与拇指已运行至乳晕处,二指用力适度捏紧乳窦内的乳汁,使之喷射而出。依靠乳汁的冲力,乳腺管腔内和其口处微小的阻塞物随之挤出体外,从而达到疏通乳腺管的目的。在产后24h内与48h内不同时间疏通的乳腺管个数相同,而泌乳量却相差许多。疏通乳腺管的时间越早,疏通的乳腺管个数多泌乳早、量也多。

7、乳房按摩。在孕期纠正和改善乳头异常,在哺乳期能使储存在乳腺管中的乳汁排出。但与产妇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增加无相关性。乳房按摩的作用为:(1)松解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粘着。(2)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3)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8、喂奶时间与喂奶次数。产妇在分娩后10min内让婴儿吸奶比4—6h后吸奶的母乳喂养时限长。喂奶间隔2h比间隔4h的母乳喂养时限长。其他学者报道即使在分娩后2个月、6个月、8个月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和时间也能增加泌乳量,喂奶次数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可能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吸吮刺激强度的变化,其次是腺泡内压力的改变,第三是射入反射次数。因此应鼓励产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每天8—12次为宜。提早喂奶时间,以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时限。

9、乳房排空。很多产妇认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会越来越少,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

二、影响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因素

1、精神因素。吸吮时刺激对射乳期(吸吮时,吸吮刺激通过乳头及乳晕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脑垂体前叶,催产素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围绕腺泡的肌上皮细胞使其收缩,快速引起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管和乳窦而喷出。此过程就是射乳期)的建立起关键作用。但感官刺激如听觉(婴儿哭闹)和视觉也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即神经激素作用,完成喷乳反射。严寒、焦虑、疼痛,可使乳减少。一般认为产后休息不好、生气、忧虑,对哺乳自己的孩子信心不足等因素能够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产素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在哺乳期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

2、母婴健康因素。在孕期患病,如贫血、肝炎、甲状腺瘤等,能使产后母乳喂养时限减少。产后患感冒能使泌乳量锐减。疾病可通过下列途径影响母乳喂养:(1)疾病本身导致泌乳量减少和无乳。(2)因病造成食欲差、营养不良、精神紧张、休息不好等。导致泌乳量减少。(3)因病用药产妇担心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而终止哺乳。(4)因患病害怕传染给婴儿而被迫停止哺乳。(5)婴儿有病拒乳,吸吮次数减少,产妇焦虑等。同样是泌乳量下降。为此做好妇工作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保证。

3、药物因素。促乳药有产泰,其通过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使乳汁分泌增多。中药有:黄芪、当归、路路通。重要作用是补气血,通径路、活血化瘀、促使机体具备泌乳条件,有利泌乳。抑制泌乳的药物:多巴胺是生理性的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因此多巴胺类药物及能使垂体多巴胺增加的药物能抑制乳汁分泌。吡哆醇类已知在大剂量(600mg)应用时,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含量,减少催乳素的分泌,从而使泌乳量减少。

4、产妇因素。产妇分娩时失血过多,剖宫产、会阴部感染、产后子额出血、对乳汁分泌母乳喂不利。因经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建立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制度,培训医务人员帮助解决母乳喂养中的诸多问题。

5、营养因素。母乳来源的物质基础是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为保证泌乳成功母亲必须在孕期贮存约4kg以上的脂肪。蛋白质输入量需要在每天输入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20g。母乳营养和饮食成分对乳汁量有明显影响。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能提高泌乳量。但有研究表明:当营养满足机体需要后,仍单纯增加营养并不能增加泌乳量。所以目前应加强母乳营养的研究。

6、社会及环境因素。乳母受教育程度高,其婴儿母乳喂养率也高,社会经济地位,对母乳有明显影响。妇产科医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能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

7、其他因素。产妇在哺乳期间住房拥挤,条件差、环境嘈杂、卫生不好、空气污染,使精神紧张,休息不好,不利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因为精神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从而减少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

总之,影响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和医学方面,还有环境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是促进乳汁的分泌及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通过采取以上相关措施及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妇产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