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变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变的临床观察

王舒茵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10000

摘要:目的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探讨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腹泻患儿机体内CK-MB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34例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对照组,对两组患儿体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CK-MB检测值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随脱水程度的增加有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腹泻患儿可造成心肌损伤,对其进行CK-MB检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轮状病毒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急性感染的消化系统病毒,常致腹泻病,在秋冬季较为常见。各年龄阶段人群均可感染轮状病毒,但婴幼儿发病更为常见。目前有许多报道轮状病毒感染可引发心肌损害和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症病变,甚至心源性休克。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上述心肌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的异常变化,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腹泻患儿监测相关指标CK-MB的变化具有一定意义[1-2]。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K-MB水平,以了解两组患儿CK-MB水平的区别,以及CK-MB水平在脱水程度不同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的改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诊断标准确定为腹泻病患儿,经筛选共68例患儿入组。将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5.5岁之间,平均(2.4±0.4)岁。再将观察组34例患儿按照脱水程度分为轻度脱水(12例)、中度脱水(18例)和重度脱水(4例)。同时将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在5.5个月-6岁之间,平均(2.3±0.6)岁。通过对组间的性别、年龄等基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将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儿采集2ml静脉血,经离心参数设置为3000r/min,5min,血清分离,在-80℃冰箱中进行低温保存。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相关的试剂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两组患儿CK-MB水平的区别,以及CK-MB水平在脱水程度不同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的改变。

1.3评价方法

对观察组34例患儿进行脱水程度评价,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三级。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哭有泪,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四肢稍凉;重度脱水患儿精神极度萎靡,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者有花纹,弹性极差,哭无泪,甚至可出现休克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时当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CK-MB水平比较

患儿检测结果见表1,观察组CK-MB测定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该病毒传播速度迅速,起病较急。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近年报道,轮状病毒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引起患儿心肌酶谱异常,如CK-MB增高,提示心肌受累[1-4]。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心肌炎,应尽早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可使心肌酶恢复正常水平;同时,综合性治疗可以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并提高临床整体疗效[5]。

肌酸激酶(CK)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共有四种同工酶形式。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是非常重要的心肌指标。因此,通过检测CK-MB水平可直接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损害程度进行判断,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特点[6]。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CK-MB水平进行测定,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CK-MB水平比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轮状病毒感染性患儿中,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CK-MB水平呈升高趋势,而且不同脱水程度患儿的CK-MB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CK-MB检测,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心肌损伤并进行治疗,以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CK-MB测定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马艳,王伟行.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幼儿心肌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4.

[2]谢艳群.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29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19):27-30.

[3]冀元元,李玉东,李纲.29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25):3345-3347.

[4]龚玲.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28例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5):117-120.

[5]陈乘波,李少澍,李扬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851-2855.

[6]杨彩兰,徐小红,谭梦婷.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血清心肌酶CK、CK-MB增高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