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进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进行研究

陈伟王江安

陈伟王江安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方法:研究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门诊处方46300份,由合理用药小组对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探讨,在2014年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的干预,并抽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我院的门诊处方46300份,对两个阶段的不合理处方进行比较。结果: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门诊处方中,有597份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1.29%;用药干预后,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减少到303份,处方不合理率为0.65%,两时期处方不合理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对影响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关键词】合理用药;组要因素;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25-02

ResearchfortheinfluencefactorsofrationaluseofdrugsandAnalysiseffectofthereasonableinterventionusedrug

ChenWei,WangJiang’anFourthPeople'sHospitalofZhenjiangCity,JiangsuProvince,Zhenjiang2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Researchfor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rationaluseofdrugs,andAnalysistheeffectsofrationaldruguseaftertheintervention.MethodsExtract46300outpatientprescriptionsfromFebruary2013toNovember2013.Analysisofprescription,discussesofcontinuetofactorsofrationaldruguse.In2014,thesefactorsarereasonableintervention.Extractionofoutpatientprescriptionof46300fromJanuary2014toSeptember2014,comparisontheunreasonableprescriptionsofintwostages.ResultsIn2013,theoutpatientprescriptionsinourhospitalin597isnotreasonable,unreasonableratewas1.29%;AftertheinterventionIn2014,theunreasonableprescriptiondecreasedto303copies,unreasonableratewas0.65%;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sToanalyzetheinfluencefactorsofirrationaldruguse,andfindouttheeffectiveinterventionmeasures,andtointervene,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unreasonabledruguse.

【Keywords】Rationaldruguse;Setoffactors;Intervention;Impact

不合理用药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临床预后及治疗的疗程造成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1]。本文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将详细的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研究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间及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各46300份。2013年2月—2013年11月间的门诊处方中,7420份为急诊处方,13280份为妇产科处方,8760份为外科处方,10540份为内科处方,6300份为儿科处方。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中,8130份为急诊处方,12810份为妇产科处方,9130份为外科处方,9600份为内科处方,6630份为儿科处方。研究抽取两个时期的处方在类型及数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研究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间的门诊处方46300份,由我院的合理用药调查组对所抽取的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在2014年对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实施用药的干预,之后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46300份,对比分析我院两个时期的处方不合理情况。

1.3统计学采用的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个时期的处方不合理率

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46300份门诊处方中,有597份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1.29%;2014年进行用药干预后,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46300份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减少到303份,处方不合理率为0.65%,两个时期的处方不合理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个时期的处方不合理情况

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46300份门诊处方中,有597份不合理处方,其中323份为联合用药不合理,148份为给药剂量不合理,126份为给药方案不合理。2014年进行用药干预后,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40000份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减少到303份,其中185份为联合用药不合理,74份为给药剂量不合理,44份为给药方案不合理。详细比较数据见表。

表两个时期的处方不合理情况(n)

3.讨论

3.1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是:(1)临床医生对药物及相关的药理知识没有进行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匮乏;(2)个别临床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职业道德缺失,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时不按患者的实际病症需求进行用药,忽略了用药的原则;(3)部分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对患者的病情及药方斟酌不仔细,工作态度马虎,进而造成用药错误[2-3]。

3.2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

我院的合理用药调查组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导致医生不能对药物及相关的药理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原因是临床药物的更新速度过快,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客观因素。就此,我院在2014年对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用药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在医院范围内开展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将合理用药知识普及到医护人员的个体中。(2)让医生对相关的药理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及时有效的掌握新药品的药理知识、用法、禁忌及适用范围,同时不断积累各种类型临床药物的相关药理知识,有效积累临床药理学的知识。(3)对医生采取定期考核的措施,督促医生对药理学知识进行学习。(4)制定奖惩制度。对工作认真,未出现用药错误的医生予以奖励,对用药不合理的医生要予以批评、教育及相应的惩罚,同时督促其及时纠正用药错误。(5)定期对医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避免药品回扣现象的发生。(6)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用药法规,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及管理。(7)对特殊人群加强用药监控[4-6]。

本次研究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门诊处方中,有597份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1.29%;其中323份为联合用药不合理,148份为给药剂量不合理,126份为给药方案不合理。用药干预后,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减少到303份,处方不合理率为0.65%,其中185份为联合用药不合理,74份为给药剂量不合理,44份为给药方案不合理。两时期处方不合理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影响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跃同.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102-104.

[2]魏俊婷,邹美南,李中东.深圳市中医院门诊病人合理用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3(7):134-135.

[3]吴弟新.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干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7(3):194-195.

[4]李庆德,彭晶,黄红雯等.某地基层医疗机构4种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4,8(9):33-35.

[5]吴婷慧,龙娜,刘磊.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药师干预的效果[J].北方药学,2014,3(9):77-78.

[6]张洁.浅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9(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