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音乐听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课堂中的音乐听觉

姚怡

姚怡(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听觉训练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对音乐

的认识是始于“听”。听觉训练是认识音乐、理解音乐的阶梯,是研究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听觉;音乐记忆

一、音乐记忆力与音乐听觉密切联系

音乐听觉是一种特殊的听觉技能。用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音乐的特点。但是绝非一切具有听觉能力的人都能享受音乐之美。要能听懂音乐语言,就必须学习音乐知识和进行音乐听觉的训练。

音乐听觉对于音乐实践十分重要。如果听觉严重迟钝就不能感受到音乐中诸因素的微妙变化,大脑接受听神经传入的信息也就会有所损失,音乐思维活动也必然受到限制,甚至成为不可能。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也谈到音乐教育中发展“音乐耳”的问题,强调了“音乐耳”的培养在音乐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音乐听觉与音乐教育的关系。音乐记忆是与音乐听觉密切相联的一个问题。音乐记忆力是将外部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时间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能够将保存在头脑中的音乐印象再现,是音乐记忆力的特征。音乐记忆力取决于内心音乐听觉积累的多少及对音乐作品领会理解的深度。内心音乐听觉积累得愈多,对音乐作品领会得愈深刻,音乐记忆力愈好。但是,记忆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是思维与想象的基础。音乐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不像绘画艺术一目了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要靠追忆和回味。因此,音乐记忆的训练培养不能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内心的感知训练,才能不断完善内心音乐记忆的内容,而听觉能力就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课堂教学中音乐听觉的训练和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唱歌“跑调”、音不准的学生,这是其听音辨音能力差、音乐记忆力差的一种表现。他们在唱歌时没有调式的“核心音”、“稳定音”、“倾向性”、“稳定性”的感觉,没有调性的“约束”,违反人在欣赏音乐时的心理状态。人对音感的分析能力是人脑高度机能化的特质所决定的。人脑虽具有对听觉分析的物质基础,但这种能力只有在接受音乐的教育和训练后才能得到发展。

其实在音乐的实践中,每个人都一直伴随着听觉分析的动作,区分着音乐的各个因素的变化。听觉训练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累积听觉实践经验方面,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是在音乐实践中,从速度、节奏、强弱的变化中逐渐体会到“拍”的存在。这种拍子的感觉和概念是从听觉分析中获得的。如果一味把学生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图形比例上的作法,对体会节奏感是非常不利的。视觉和听觉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有的孩子在多年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音程、节奏概念,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三、课堂教学中音乐听觉的发展

1.听觉练习

所有音乐作品,都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表达音乐思维的。所以,进行一定的技术训练,对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怎样训练才能费时少而收效大呢?将各种技术练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这种纯技术训练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做到穿插进行,效果就会更好。

譬如音阶,在讲过乐理之后让学生唱,将音阶运用到实际音乐作品中。让学生不断地在视唱之前或听写的前后,根据曲例的调式、调性唱音阶,以便熟悉音乐作品的这些特点。练唱音程时,用近距离的音程为远距离的音程“搭桥”,桥梁音的运用可与和弦相结合,这样会有助于理论概念的运用;在构唱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听唱或听写音程、和弦的练习。把音程与和弦结合起来训练可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练习节奏时,从最简单的节奏型开始,就要求学生与音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做到准确。可先敲拍子说节奏,进而用图式打拍子说节奏,还可以锻练一手敲拍子一手打节奏。如能在教学中配合使用一些打击乐器,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应从平稳的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无论是说或敲,均需做得均匀,当节奏型变化了的时候,可利用平稳的节奏型来进行过渡。在视唱或听写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使用“分解节奏”的办法。

2.视唱练习

视唱是听觉能力的表现。读谱视唱时总是须于发音前的一瞬间先思索一下,思索的时间愈短则读谱的熟练程度愈高。发音虽然是发声器官的事,但反映的却是大脑中的音程节奏印象。读谱时的生理机能反应生理学上称为“痕迹反射”,就是把大脑储存的信息(听觉印象)通过发声器官反射出来。所以视唱时如遇有不熟悉的音程或节奏,脑中没有明确的印象就没有唱准的把握。如果视唱时脑中的印象信息选错,则唱出的音也必错。故而视唱的能力与积累正确的听觉印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提高视唱能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发展音乐听觉的过程。

视唱训练的教材应从平稳的节奏、级进的旋律开始,音域不要太宽。在我国,2/4拍比4/4拍更易被接受。对年级低的学生,要求让他们做到有乐感和有表情地唱。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自然呼吸,换气时不要产生杂音,咬字清晰等。还要学会用听觉来分辨自己唱得是否准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明确地指出并及时给予纠正。

为了建立节拍感,开始阶段可采用我国民族戏曲常用的敲板眼的方法,即用手掌敲重拍,指尖敲弱拍。在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图式来打拍子。用图式打拍子的优点,是强弱拍的形象概念清楚,特别在唱长音和为以后处理复杂节奏和节拍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节奏复杂的情况下,还可用打分拍的方法。作为教学上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在唱视唱时打拍子。课堂上还可适当地利用节拍机,来帮助学生建立节拍感和速度感。让学生通过音乐,体会到速度的表现意义。

视唱教材曲目,应多选音乐性较强的,有特点的作品,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有好处的。同时,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应让学生背下来,让他们的音乐“仓库”里逐渐积累音乐“财富”,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受益匪浅。个别回课不可缺少,它是教师具体帮助学生提高视唱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3.听记练习

当学生开始记谱时,掌握如何记谱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记谱法掌握以后,可先从默写开始。让同学背唱不太长的视唱,事先就提醒学生要准备默写,使他们在唱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注意节拍、节奏、音高等音响在谱子上的具体写法。如第一句的开始音,旋律进行的特点,乐句的划分和终止音,乐句之间的关系等。要引导学生建立整体印象,切忌一个音一个音地去分解高低长短,否则就难以比较出局部音的高低长短而陷入迷宫。如遇到不懂的记谱知识,可以鼓励学生翻找课本中的乐谱知识资料,有时甚至可以把节奏型、休止符、音程、音域……都写在黑板上,或做提示,供学生思索参考。也有时在学生熟记的曲子中听记其中的片断。总之使学生在记谱时能有个思路可循。

在听写的旋律中加进新的节奏型时,可先敲节奏,记出节奏型,然后再弹这段旋律。当节奏出现新的困难时,旋律进行要平稳一些。学生在记谱中出现各种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是怎样错的,并把自己记的和教师弹的进行比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师弹奏的音响印象,同时也加深了他自己所记的乐谱印象。我们说不要怕出现错误,但要错得“明白”,学生就能不断的进步。

听写材料要比视唱的容易一些,而且要在学生反复唱过许多条这类材料之后,再让学生听写,目的是让学生有了音响和视觉相结合的经验之后再记谱。不要给学生尚未进行过的内容(如新调、没学过的节奏),那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听写练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听觉分析的指导,有利于广

泛地了解学生听觉能力发展的状况,增多课堂检查的机会,提高学生集中精神上课的自觉性。

四、音乐听觉发展的其他方法

此外,还有像即兴创作、即兴移调、研读总谱、默认乐谱等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听觉在课上课下都得到更深一层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听觉训练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人对音乐的认识是始于“听”。听觉训练是认识音乐、理解音乐的阶梯,是研究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础,它不仅对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更为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