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呕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麻醉恢复期呕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分析

张希倩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期呕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行全身麻醉病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院诊治顺序不同,将其均分为预防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预防组效果更好结论对麻醉恢复期病人可用预防护理措施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护理

呕吐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对该类病人行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我院特开展本次研究。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行全身麻醉病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病人21例,女性病人23例,年龄从20岁到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3.5±4.1)岁。所有病人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且未见病人对麻醉药物存在致敏反应。根据44例病人入院诊治顺序不同,将其均分为预防组和常规组,每组2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麻醉时间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2]

本次研究所选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1)病人术前意识清醒,自主同意参与研究;(2)病人不存在手术治疗禁忌征;(3)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

1.3护理办法

常规组病人接受我院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预防组病人接受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预防护理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1.3.1预防措施:(1)病人接受手术前,医护人员需对病人行禁食水4小时到6小时。存在急症饱胃的病人,尽量为其行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如病人手术必须接受全麻,则提前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如:术前用药为病人催吐、用药减少病人胃液分泌、置放粗胃管吸引等。尽量控制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发生概率。

(2)避免对意识清醒病人进行不必要的咽喉刺激:病人在外科手术后一旦恢复意识,并能自主呼吸后,医护人员要尽早拔除气管导管,避免进一步刺激病人咽喉。尤其是处于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避免置放咽部通气道或对病人咽喉进行反复的吸痰刺激。对于处在过浅麻醉条件下的病人行咽喉吸引或气管拔管,很容易引起病人发生呕吐。

(3)防止病人术后出现胃部过度膨胀:对病人行麻醉诱导加压给氧时,医护人员要稍微用力托起病人的下颌,注意保证病人呼吸通道顺畅,在给氧时控制压力;同时要在病人的胃部适当施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气体流入病人胃部,导致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呕吐。

(4)维持病人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性:引起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的因素之一就是低氧血症、低血压。因此,在为病人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维持病人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吸氧是解决低氧血症的重要办法,但需结合病人具体病情分析,如病人属于呼吸道梗阻,则重点应放在顺畅病人呼吸道、增加潮气量;而出现低血压的病人在吸氧同时,要给予输血、补液、使用相应的活血性药物。

(5)镇痛管理:由于部分病人对使用的麻醉镇痛药物也会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反应,因此,在对病人使用麻醉镇痛药物前要根据病人个人身体条件、致敏史、用药史、病情等综合分析判断,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给药途径、用药剂量,最大程度减少病人术后呕吐。

(6)减少不必要的移动:病人顺利转移到病房后,医护人员一定要控制病人移动,避免刺激性行为,降低病人颅内压。

1.3.2护理措施:(1)一旦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发生呕吐,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要将病人头部高度适当降低,帮助胃内容物流出声门,滞留在鼻咽位置,再指导病人将头偏向左侧或右侧,促使呕吐物顺利排出,尽量减少反复呕吐次数。

(2)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反复呕吐或严重呕吐,很有可能导致身体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老年病人。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测病人体内水电解质是否处于平衡,并根据病人身体所需为其行必要补充,如病人因呕吐影响进食,导致自身出现营养障碍,医护人员可遵医嘱为病人行体外营养补充。

(3)如导致病人发生呕吐的因素明确,医护人员要及时为病人排除。如饱胃、胃部积存大量气体或血液、疼痛、恐惧引发神经性呕吐、剧烈咳嗽、频繁移动体位等,均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为病人行有效护理。

(4)病人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会引起腹部肌肉强烈运动,导致手术刀口附近肌肉紧张,严重者会引起缝合口开裂。且过度呕吐还会导致病人头颈部、胸部细小血管内压迅速上升,增加术后出血可能性。所以,医护人员要对呕吐病人进行必要的伤口护理,如病人接受腹部手术,医护人员在病人呕吐时必须缓解腹部肌肉紧张,可用双手将腹部两侧肌肉向伤口附近轻轻推挤;行颅脑手术的病人,医护人员可在病人呕吐时用绷带包扎等。如病人呕吐物污染绷带,医护人员要及时更换。

(5)病人在反复呕吐、恶心后,容易出现身理和心理疲惫,医护人员可视病人身体条件情况,适当给予止吐药物治疗、镇静治疗或情绪安抚治疗。

1.4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SPSS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麻醉恢复期呕吐例数进行统计,预防组病人整体治疗数据明显强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和呕吐例数统计

注:*P<0.05表两组比较

3探讨

麻醉是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重要组成环节,麻醉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病人手术效果。而麻醉恢复期对病人来说是特别关键的一个阶段,病人受到麻醉药物的药效、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的影响,容易发生心率异常、低血压、低氧血症、呕吐等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对于病人的后续治疗和身体恢复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3]。术后呕吐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麻醉恢复期病人之所以出现术后呕吐,是由于致吐因素对病人神经中枢产生作用,与病人的神经肌肉发生协同动作,逼迫病人将胃部内容物质排出的保护性生理反射。发生术后呕吐的病人通常会伴随恶心、咽喉刺激、痉挛性呼吸、心律失常、血压过低、面色难看等临床症状。病人呕吐较轻微的,可感受到术后刀口不适;严重者未能得到及时止吐,会引起全身脱水[4]。因此,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麻醉恢复期呕吐预防和护理措施是极其必要的,通过密切观测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加强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缩短病人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恢复期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产生积极影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预防组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而麻醉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同样低于常规组。这与刘桂花[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些研究数据表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防止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呕吐,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们于事后分析发现,引起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发生呕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人本身存在运动疾病史;(2)既往在麻醉后呕吐史;(3)体重过重;(4)女性;(5)阿片药物使用;(6)手术位置影响;(7)体位变动频繁;(8)术后疼痛过度。

恶心、呕吐会导致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严重不适感,引起病人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病人在呕吐时被呕吐物堵住口鼻,引发呼吸道梗阻、肺部炎症,增加其再次手术的可能性[6]。对以上呕吐可能性极高的病人提前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麻醉恢复期呕吐病人数量,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麻醉恢复期病人行呕吐的预防和护理,能够减少麻醉苏醒时间,并降低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花.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15-116

[2]候春梅,王会文,张雪梅,等.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17):15-16.

[3]朱青,陈玲娣,吴娟.优质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89-90.

[4]谢艳.优质护理在术后麻醉恢复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6):19-20.

[5]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等.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537-539.

[6]贾建霞,张淼.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6(17):161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