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便秘的按摩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便秘的按摩疗法

滑志勇1于洁2李晋芳

滑志勇1于洁2李晋芳3

(1山西省大同市盲人按摩综合理疗门诊部037005)

(2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

(3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内分泌科037005)

【摘要】便秘是指大便秘结肠道之中,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不出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针对现代医学在治疗便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有必要从推拿按摩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便秘按摩穴位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59-02

便秘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引起痔疮、肛裂、脸部暗疮、脑血管意外甚至癌变[1]。

便秘在历代医家中有不同的病名,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把本病称为“阳结”“阴结”“脾约”,后世医家又有“风秘”“气秘”“热秘”“湿秘”及“热燥”“虚秘”等说法[2]。张景岳认为“此其立名太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证之害也”。他主张按仲景法把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又以六症把风秘、热秘、气湿为阳结,冷秘、气虚为阴结,即有火的是阳结,无火的是阴结。

中医所指的便秘大多数属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由于肠蠕动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习惯性便秘。

病因病机

饮食入胃之后,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其精华,剩下的糟粕经大肠的传导变化成为大便排出体外。大肠的传导变化是靠津液的濡润和阳气的推动。胃腑津液充足,脾脏输精正常,可使津液下润大肠;肾主五夜,只思二便,肾阴不虚,则精血充足而津液不枯,大肠自能得到濡润。又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下降,则大肠腹气易通,而大便通常[3]。所以,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异常以外,脾、胃、肾、肺这些脏腑的功能紊乱,都会引起肠道气积失调,传导失常,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病阳盛之体,常食辛辣厚味,饮酒过度以至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使传导失常,以至大便干燥,而形成便秘。

2气积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活动量太少,引起气积郁滞,不能宣达,导致通降失常,传导失职,而形成便秘。

3气血阴亏饮食劳倦内伤,大病久病、产后以及老年体弱,导致气血双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大量出汗、小便太多,均可引起肠道津液干枯,致使排便不畅,形成便秘。

4阴寒内结素体阳虚,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全,阴寒内盛,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排便不出,形成便秘。

辨证论治

便秘是以排便次数减少,或大便虽不干燥但临厕排解不尽,虽有便意但排解不出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辩证上,就应当从排便的性质和临厕时排便所表现的情况,把大便干燥排解困难归为实症,在治法上以清热降浊,调理气积,滋润肠道为主;把大便并不干燥但临厕时排便不尽或排便不出归为虚症,在治法上以健脾和胃,温通开塞为主。

临床表现

1燥热内结大便干燥不通,面赤身热,腹部胀满疼痛,口唇干燥或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苔黄燥,舌红,脉数或滑。

2气积郁滞嗳气频作,胸肋痞满,甚则腹胀痛,纳少,欲便不得,大便秘结,苔薄腻,脉弦。

3气血阴亏大便秘结不畅,临厕努挣,便后汗出短气,大便并不干燥,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虚缓或细。

4阴寒内结大便艰涩,难以排出或不便,腹中冷痛,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腰膝酸冷,舌淡,脉沉迟。

治疗

1治疗原则按摩在治疗便秘中根据便秘的类型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燥热内结型的治疗原则是清热降浊,润肠通便;气积郁滞型的治疗原则是调理气积,顺其行滞;气血阴亏型的治疗原则是益气润肠,养血润燥;阴寒内结型的治疗原则是壮阳散寒,温通开秘。

2治疗手法与操作

2.1患者仰卧,在腹部做顺时针摩腹,3-5分钟,腹部做波状揉2-3分钟,开三门50次,在腹部左侧顺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单掌推揉3分钟。取穴:膻中,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大横,足三里,然谷,支沟各1-2分钟,以酸胀为度。

2.2患者俯卧,在背部做推法、揉法数次,以缓解放松肌肉。取穴:肺腧,膈腧,肝腧,脾腧,胃腧,肾腧,命门,长强,每穴点揉1-2分钟。寒者横擦腰部和骶部八髎穴一带,以透热为度;实症燥热者指扣八髎穴一带3分钟以上。

典型病例

李某,女,29岁,办公室文员,大同市居住。2013年5月前来就诊。

主诉:大便困难两月余。

现病史:自生产以后大便难解,每次相隔3-5日。

检查:上腹部涨,可在乙状结肠一带触及有物存在。

诊断:根据问诊、触诊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气血阴亏型便秘。

治疗:1、患者仰卧,在腹部做摩腹,波状揉,顺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推揉,揉点中脘,关元,气海,大横,天枢,足三里,然谷,支沟穴。

2、患者俯卧,在背部做下行揉推法数遍,揉点脾腧,胃腧,肾腧,大肠腧,长强穴,指扣骶八髎。

通过以上方法治疗,患者便秘逐渐缓解,两个疗程后基本痊愈(每个疗程12天)。

资料总结

2000-2013年共治疗患者177例。女性99例,男性78例。20-40岁82例。40-60岁79例,60岁以上16例。治愈142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4.9%。

讨论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排便困难为主症的消化系统疾病,便秘的发生除胃肠道本身传导功能发生异常外,还与肺、脾、胃、肾等诸脏腑有关,因为饮食入胃,经过脾的运化和胃的吸收,把水谷精微等精华吸收,剩下的糟粕经过肠道的传导运化,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则阳气运行正常,大肠的传导才能有利,不会被阴寒所制约,而传导失滞,又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下降,则大肠腹气易通,糟粕运化而形成大便[3]。所以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诸脏腑对便秘一症的影响,因此,在治法上不仅仅是润肠通便那么简单,要针对辩证加以清热理气,散寒等多方面综合治疗。

在按摩治疗中,摩腹和腹部波状揉可解除腹胀、腹痛;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推揉可增强肠道的传导功能并增强肠蠕动,使肠道内容物顺利快速下行[4-5];天枢配支沟穴对治疗便秘有特殊的功效;然股穴升清降浊;指扣骶部八髎穴一带可减缓直肠对水分的吸收,利于排便[6]。

由于大便干燥,坚硬难解,导致肛裂和痔疮的发生;由于排便用力,致使血管内压升高,可发生突发性脑溢血;大肠有重新吸收水分的功能,大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久,随着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大便内一些有毒的物质也同时被大肠吸收,从而导致脸部发生暗疮,并且久而久之还会存在诱发癌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等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

[2]熊曼琪主编.伤寒论(中国中医药高级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

[3]王永炎.等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4-197.

[4]孙平国.等主编.中医按摩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6,298-306.

[5]严隽陶主编.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9-164.

[6]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