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症状效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症状效果的研究

李洪涛

李洪涛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开原11230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心理护理后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选取81例癌症患者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需进行基线调查,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每个研究对象干预4周,随访期为31天,随访期结束时再进行一次各量表的测试,作为干预效果评价的依据。分析数据建立Excel数据文件,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干预前,81例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干预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生活质量各个因子和总健康状况因子的得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在社会支持评估方面,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均无明显改变,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措施对社会支持评估影响不大。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老年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部分生活质量,对社会支持评估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老年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抑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31-03

我国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人口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排在首位。国内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60-200万,年死亡人数约为140万[1]。国外研究发现35%-50%的癌症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问题。据文献报道,癌症病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为25.8%-58.0%。研究表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81%的癌症患者自我评价有中到重度的心理困扰。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由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对心理障碍的识别不高,75%的伴有明显抑郁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任何咨询或心理治疗。

1研究对象

将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1)癌症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2)抑郁诊断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大于8分者为抑郁状态。纳入条件:(1)住院治疗的中老年肿瘤患者;(2)预计生存期≥12周;(3)排除既往精神病史,癫痫史者。(4)近两周未经历过系统抗抑郁的药物治疗者。

2实验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入选对象81例。干预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性别比例基本相似。干预组平均年龄6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6岁。年龄结构基本相似。干预组包括7例胃癌,5例肺癌,7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卵巢癌,5例肾癌,3例宫颈癌,3例鼻咽癌。对照组包括8例胃癌,7例肺癌,5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卵巢癌,4例肾癌,5例宫颈癌,2例鼻咽癌。两组病例构成基本一致。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的构成相似。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经统计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x2值:x2独立性检验。t值:独立性样本t检验。

2.2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的关系

干预前,生活质量与抑郁状况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其中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等多个因子与HAMD中各个因子,包括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抑郁状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缓解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详见表2。

表2干预前生活质量与抑郁状况的相关

表中数值为Pearson相关系数.*:P<0.05,**:P<0.01.

2.3干预对HAMD的影响

患者在干预前最主要的躯体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慌及心悸、乏力等。在实施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差异显著,详见表3。

表3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

t值:独立样本t检验.*:P<0.05。

2.4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干实施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在干预前生活质量具有可比性。4周干预后,再次进行了两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发现其功能领域的各个因子和总健康状况因子的得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但只有躯体功能(P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总健康状况(QL)、气促(DY)、失眠(SL)6个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见表4),其余因子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比较(M±SD)

t值:独立样本t检验。*:P<0.05**:P<0.01。

2.5干预对社会支持评估的影响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两组均无明显改变,仍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干预措施对社会支持评估影响不大,结果见表5。

表5干预前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比较

t值:独立样本t检验。

3讨论

抑郁属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反应。当确诊为恶性肿瘤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害怕,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等,这种不良情绪会贯穿病人整个治疗过程[2]。本研究显示,对老年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改变负性情绪,减轻症状,使食欲和睡眠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性干预,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在常规的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附加的非必须的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的不同,所采用的干预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情绪支持,社会支持,认知重建等。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疲乏、恶心、疼痛等躯体症状,国外多个研究也证明有相似的结果。Fawzy等人的实验证明,经过结构性支持小组干预6个月后,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所降低;追踪6年之后,发现复发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Richardson等人报道:得到咨询和家访的淋巴瘤或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时间要长于对照组的患者。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抑郁焦虑程度有所降低,对照组抑郁焦虑程度没明显改变,说明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抑郁焦虑的减轻产了积极的作用。

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癌症患者适应疾病,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心理干预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种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状况普遍有所提高,各种疾病症状和治疗引起的反应程度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气促、失眠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而心境状况中的各个负性情绪因子得分显著下降,情绪状况显著好转,症状领域因子的相应症状显著减少。

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对癌症患者进行支持援助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有效策略[3]。医护人员应经常和癌症患者聊天,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并给予帮助,提供最新的医疗护理信息,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消除其悲观紧张的情绪,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由悲观、恐惧转变为乐观、冷静,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振华,陈晓红.肿瘤防治的现状与思路调整.中国医院2003,7.

[2]邢丽.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心理反应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428-1429.

[3]蔡翥.社会支持对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医学与哲学,2006,2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