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勇

李勇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人民医院骨科424300)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和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55例采用的是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60例应用PFNA治疗,比较两者手术方案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组(P<0.05),但是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术与PFNA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29-02

股骨转子间骨折(itertrochantericfemoral)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行动困难及医疗条件的影响,更易发生股骨转子间的骨折,但是转子间的部位均有肌肉附着,血运丰富,特殊的解剖特点使股骨转子间的骨折比较容易愈合,因此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案更倾向保守治疗,但老年人卧床时间过长易引起以系列的并发症,如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残疾或死亡。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主张在患者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早期采取积极手术的治疗。本研究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和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近端股骨端锁定板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6±9.2岁;骨折类型按AO分类标准进行分型,A1型24例,A2型13例,A3型18例。PFNA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7±8.2岁;骨折类型A1型26例,A2型16例,A3型18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1.2.1股骨近端锁定板组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大粗隆以远沿股骨干的纵行稍偏后的切口长12-20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阔筋膜、阔筋膜张肌,分开股外侧肌,显露股骨大转子及骨折部位,清除骨折断端软组织,明确骨折移位情况,牵引患肢复位骨折部位,并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C臂机透视下,于股骨近端大转子下约0.5-1cm处置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下沿股骨颈干角方向钻入三根锁钉,再用锁定或皮质骨螺钉固定股骨干皮质。小粗隆移位较大患者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拔出克氏针,透视,骨折断端固定良好,伸曲活动髋关节,查骨折断端稳定,冲洗切口,放引流管,常规关闭切口,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

1.2.2PFNA组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健侧屈髋屈膝外展,患侧伸直,纵向牵引,患肢内旋并内收进行闭合复位。C形臂x线机透视髋关节正、侧位,骨折复位满意后,大转子顶点上约5cm处,作长约5cm纵行切口,纵行切开阔筋膜,钝性分离臀中肌。手指触摸股骨大转子顶点,将大转子顶点中央或稍外侧确定为进针点插入导针,保护套筒保护软组织,16.5mm空心钻头沿导针充分扩髓,沿导针轻旋PFNA主钉或用锤子轻轻敲击,切忌暴力,以免导致骨折移位或医源性骨折。透视下调整其深度和方向。安装角度瞄准臂,在C臂机透视下将3.2mm导针钻入股骨头并调整其位置,使导针正侧位片位于股骨头颈的中央,测量所需PFNA螺旋刀片长度,其正确位置是关节面下5~10mm,钻开股骨外侧皮质后打入螺旋刀片(解锁状态)至标记好的深度,锁定螺旋刀片。瞄准臂导向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置入远端动力或静力锁定螺钉(稳定性骨折一般使用动力锁定螺钉,不稳定骨折置入静力锁定螺钉),顶端拧入尾帽。冲洗切口,缝合切口。

1.3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负重时间。对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采用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的功能,满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D)表示,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FNA组60例,平均手术时间54.00±11.43min,术中出血量109.00±22.80ml,切口长度9.15±1.46cm,出现肺部感染1例。股骨近端锁定板组55例,手术时间93.75±13.75min,术中出血量148.50±50.94ml,切口长度16.00±3.66cm,出现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内固定断裂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指标的比较

注:a采用t检验;b采用卡方检验;c采用秩和检验。

3讨论

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低能量损伤(如跌倒)等所致,传统治疗方案一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其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外科固定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可使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目前,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是两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方法,本研究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PFNA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组,但是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两者无差异。

股骨近端锁定板术不需要剥离骨膜,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的血运,骨折愈合能力强,而且其固定的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抗股骨颈旋转作用,但是本研究显示其手术时间长、切口大、出血量较大,不能改善骨折的复位,骨折复位不良的愈合能力差[1]。PFNA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内固定器械,其符合股骨近端和生物力学的要求[2],可能减少骨质和血运的破坏,抗旋转及成交稳定性支撑,操作简单。另外其手术时间段短、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负重时间短,符合手术的微创原则。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一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者预后并无太大的差异。

研究显示,两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点和适应症,PFNA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更有优势,而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的粉碎性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效果较好[3]。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mithWR,ZiranBH,AnghnJO,eta1.Lockingplates:tipsandtricks[J].JBoneJointSurgAm,2007,89:2298—2307.

[2]SimmermacherRKJ,LjungqvistJ,BailH,etal.Thenew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indailypractice:Resultsofamulticentreclinicalstudy[J].Injury,2008,39(8):932-939.

[3]李健,黄海,杨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