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失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辨证治失眠

田美香刘颖卉

田美香刘颖卉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00)

【摘要】失眠症又称“不寐症”,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彻夜不眠。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依靠口服镇静、催眠、抗焦虑之类的药物,常用的如地西泮、硝基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等。西药治疗失眠症起效迅速,甚至立竿见影,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目前国家对于该类药物控制严格,患者购买有诸多不便;再者,该类药物也需要长时间坚持用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许多的毒副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多种医源性疾病,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44-0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长期失眠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日趋加重的环境下,失眠越来越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有的人为此而自杀。失眠的危害性可见一斑。西医在治疗上有诸多不便,而且有很多毒副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成为临床医师的迫切希望。

1.中医辩证施治

从中医角度看,笔者将失眠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施治:

1.1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肝郁化火。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多梦易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宜清泻肝火、宁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胆南星、生地、柴胡、郁金、炒枣仁、夜交藤等。

1.2痰热内扰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心烦懊恼,入睡艰难,梦多纷扰,头身困重,懒动少言,胸闷多痰,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健脾化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水煎服,药用陈皮、茯苓、半夏、竹茹、黄连、瓜蒌、胆南星、枳壳、白术、炒枣仁、黄芩、夜交藤等。

1.3阴虚火旺

多因体虚精亏,纵欲过度,生育或流产过多,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甚至辗转反侧彻夜不寐,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梦遗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交通心神、宁心安神。方用芩连阿胶汤加减水煎服,药用黄连、黄芩、阿胶、肉桂、合欢皮、白芍、玄参、五味子、栀子、茯苓、炒枣仁、夜交藤等。

1.4心脾两虚

由于年迈体虚,先天不足,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少,心脾两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黄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水煎服,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当归、黄芪、白芍、远志、炒枣仁、夜交藤等。

1.5心胆气虚

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消耗心胆之气。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汗出,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心、安定神志。方用甘麦大枣汤和安神定志丸加减水煎服,药用人参或党参、龙齿、菖蒲、远志、茯苓、小麦、炒枣仁、夜交藤等。

2.失眠的预防

失眠症,特别是顽固失眠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长时间造成的,其中精神心理因素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因素,治疗上也应该把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古老的中医药学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漫长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疗法,如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顺情纵欲法、信仰疗法、忏悔疗法、祈祷疗法、烧纸法、跳神法、祝由法等。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和精神治疗,例如:①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②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作息节律。③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④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⑤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⑥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⑦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⑧床就是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工作。平时要坚持定时休息,晚上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准时起床。⑨多亲近自然,放松紧张烦躁的心情,可以去山区旅游、海边吹风、近郊旅游。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让自己的紧张的神经得到有效的缓解,心情好,睡眠也就好。同时,有花草树木、山清水秀的地方,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比城市中较高,也利于人体神经的养护,提高睡眠质量。

另外,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或抑郁剂。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多梦的关键所在。中医失眠多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中药治疗失眠多梦,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如中药改善失眠等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多医学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则将失眠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

[2]林宥廷,李玉梅,杨毅玲等.失眠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

[3]葛玉莲,冯学功.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失眠经方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2).

[4]钱彦方.失眠证病因及其中医调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