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不利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不利影响因素研究

曾温温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362000

【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中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43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良好的脑瘫患儿,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期43例粗大运动功能康复不良的脑瘫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影响因素进行收集,从而分析影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结果:年龄越低、粗大运动功能越好、痉挛程度越低、智商发育越高的患儿,粗大运动康复效果越理想。结论:影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非常多,因此,要正确评估患儿情况,促使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影响因素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视觉、语言、癫痫、饮食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伴随智力下降表现,本病也是导致患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因此,如何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是当下讨论的热点内容,粗大运动功能与患儿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影响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进行调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43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良好的脑瘫患儿,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期43例粗大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不良的脑瘫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男性20例,女性23例,患儿平均病程为(13.9±5.1)个月,痉挛型患者26例,不随意运动型患者10例,混合型患者7例;对照组患儿男性21例,女性22例,患儿平均病程为(14.1±5.3)个月,痉挛型患者25例,不随意运动型患者11例,混合型患者7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痉挛程度、智商发育水平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所有内容均由患儿主治医师负责调查、整理。

1.3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影响患儿康复的因素:年龄越低、粗大运动功能越好、痉挛程度越低、智商发育越高的患儿,粗大运动康复效果越理想,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脑性瘫痪是导致患儿残疾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患儿的健康,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也有着严重的影响[1]。在我国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7岁儿童中,脑瘫患儿发病率在1.2%-2%之间。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不断成熟,脑瘫儿童的治疗成功率也不断提高,使得部分脑瘫儿童能够存活。脑瘫儿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帮助患儿恢复运动功能是促进患儿康复的重点内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粗大运动功能障碍,另一个为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粗大运动功能是指翻身、跪、走、跑、爬行等运动,其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粗大运动功能康复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2]。

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年龄越低、粗大运动功能越好、痉挛程度越低、智商发育越高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越理想,因此,可以认为年龄、粗大运动功能、痉挛程度、智商发育程度都是影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3]。

年龄越小的患儿康复效果越好,脑、神经发育主要在6岁前,4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在此阶段给予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足够的刺激,能够促进脑细胞发育,同时能够促进神经髓鞘形成,促进患儿正常发育。因此,年龄越小的患儿预后效果越理想。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证明了,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依赖脑皮质重组,也就是肢体运动功能的增加,或者为中枢神经系统在受损后机体重新获得运动能力而引起的基本运动皮质代表重组,此点充分证明了脑功能的可塑性。在儿童颅脑发育阶段脑神经树突增多,更容易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同时,4岁前儿童的虽然运动姿势异常,但未出现固定化,因此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及时治疗能够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反射,能够防止肌肉痉挛,降低关节强制症状发生率。

在调查中发现,智商水平超过40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智商低于40的患儿。智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商发育水平,因此证明了,智商发育水平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脑瘫患儿多存在智力低下表现,智力低下不仅会影响患儿的预后,也会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中要重视对患儿智力的恢复。

在表格中也可以看出,痉挛程度低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也更为理想。对于粗大运动良好、痉挛程度低的患儿来说,其运动潜力较大,因此康复效果也更理想[4-6]。痉挛型脑瘫是椎体受损后的表现,椎体与患者骨骼运动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椎体受伤后会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丧失,肌力增强,也就是痉挛。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伴有腿反射的亢进。痉挛越重说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肌肉痉挛过程中会自主收缩,运动单位的放电频率会降低,且无法维持正常的放电频率,因此导致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进行运动。痉挛与随意运动控制呈现负相关,因此,痉挛严重的患儿维持自主运动的能力也就相对低下,痉挛不仅阻碍了患儿病情的康复,若治疗不得当还会促进病情恶性发展,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总的来说,影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式,改善患儿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宇,丁奇,龚勇,柳满燕,梁瑞怡,何观莲,杨施华.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07-1609.

[2]侯晓晖,李裕和,王春阳,杨小冬,万宇,樊永辉.Halliwick技术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0):875-880.

[3]冯高起,朱中亮,顾敏莉,沈莉园,张斌,王裕.学龄脑瘫儿童康教结合对其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3):10-12.

[4]汪小萍,吴睿,钟炜.引导式教育对社区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5-7.

[5]姚萍,于慧丽,查天兰.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99-100.

[6]陈冬冬,徐东浩,杨红,等.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