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微创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体会

唐莉杰冯思琨

冯思琨(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299-02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该病的危害是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患者急性出血而猝死。然而,开颅是一种创伤很大的手术,其并发症率、死亡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具简捷、微创和疗效确实的有点。现将术中配合及介入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微创介入手术配合护理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3例.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例急诊栓塞,其余均为择期手术。

1.2方法

在神经安定或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放置6F导引管,将微导管向动脉瘤内放大小合适的GDC,充填空隙,电解脱完毕后造影复查(动脉瘤体完全不显影者为100%栓塞),栓塞完全满意时,轻轻缓慢地撤出导管,手术结束后拔再出导管鞘,局部压迫止血15分钟,加压包扎。右侧下肢禁止屈曲动作,制动24小时。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为使患者对此手术有所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保持安静情绪,减少其紧张不适感,需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告知恢复快等优点,以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

2.1.2用物准备(1)介入材料:动脉鞘、6F导引管、造影管、导丝、高压连接管、Y阀街头和三通开关等,准备好各种型号的GDC及微导管、微导丝、电解器、微量泵。(2)常规物品:介入手术包,压力输液袋4个,输液器4套,软包装生理盐水多袋,5ml和10ml注射器各一个,水蒸壶一个。(4)药物准备:造影剂、急救药品、肝素、尼莫地平。

2.2术中护理配合

2.2.1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手术时间较长者应在尾骶部垫软垫以防产生压疮。在患者左侧肢体用套管针简历静脉通道,一备术中临时及急救用药。连接好监护仪,连接输液泵,尼莫地平每小时3——5ml,持续静脉静脉泵入,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

2.2.2协助手术医生进行腹股沟区皮肤消毒与铺无菌手术巾后按顺序摆放器械。准备压力输液装置,要反复检查气体是否排尽、将压力袋加压至300mmHg左右。并在手术过程中一直保持此压力。

2.2.3手术医生行股动脉穿刺并放置导管鞘成功后,根据病人体重准确计算肝素用量,使病人全身肝素化。

2.2.4在插入导管前,需要对微导管头端进行塑形:手术过程中,护士要熟悉整个过程,及时准备好蒸汽壶,一备随时应用。

2.2.5在整个栓塞过程中,动脉瘤都有可能破裂出血,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需要护理人员迅速配合抢救,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2.6在整个微创介入治疗过程中,术中和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可能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形成重在预防,正规的抗疑和同轴导管导丝之间的加压液体滴注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准确测量体重,正确应用肝素,及时增加并维持压力输液袋的压力,避免导管及管鞘内回血造成血凝块或血栓形成是术中护理配合的重点之一。术中少量气体进入到脑动脉可是病人抽搐,意识不清,大量可立即导致死亡,护士在贯穿于手术操作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加压袋内液体是否用完以及滴壶内的液平面,严防气体通过加压滴注进入脑动脉。

3.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中无出血及猝死。

4.护理体会

微创介入全程在DSA血管数字剪影检查室完成。不同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它是医护人员在远离病灶的情况下,借助X线的可视性,通过监视器观察病程和进行导管操作。因此,护士都必须掌握良好的介入护理技术:(1)通过透视监视器来判断手术进程,通过透视器的信息,术中护士可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肝素使用情况和关键的监测数据;(2)术中护士必须准确、迅速地传递相匹配的导管、导丝、支架的默契配合;(3)建立X线防护观念,因微创介入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的,手术护士不仅需做好术中配合,还需做好手术中患者、医护人员X线防护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