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代梅吕佑辉

代梅吕佑辉

(四川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643020)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检查,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扫描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及有效率。结果:入选患者中12例副韧带损伤、断裂,18例半月板裂痕性损伤,13例骨挫伤,1例肌腱损伤,1例腘肌腱损伤,1例滑膜炎。实验组对于副韧带损伤、断裂、半月板裂痕性损伤以及骨挫伤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扫描诊断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MRI);膝骨关节;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99-02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它在中老年人中比较普遍,属于是一种发病缓慢、渐进性、进行性关节周边韧带组织病变,患者发病后主要以一个或多个关节软骨发生蜕变、疏松等,从而引起患者出现骨组织钙化性疼痛、活动受限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临床上对于膝骨关节炎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主要以关节镜检查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临床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近年来,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该方法能够为准确的反应病变部位、形态等,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2]。为了探讨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回顾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18.9~73.9)岁,平均(40.7±3.1)岁,患者从疼痛到入院治疗时间为(3.1个月~1.9)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有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19.9~72.3)岁,平均(41.4±1.3)岁,患者从发疼痛到入院治疗时间为(3.2个月~12.8)年,平均(3.4±1.6)年,入选患者均符合风湿病膝骨关节炎国际诊断标准。患者对诊断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检查,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注射,采用硬膜外部位髌上囊做关节穿刺,对于部分溢出液体抽出体表,在关节内侧注入生理盐水,让关节腔充水扩张。根据患者情况玄色股骨外踝前缘为穿刺点,胫骨上缘髌腱外侧形成的中心点。在患者真皮层下切割0.5cm切口,将关节镜及向配套针传入软组织中,观察患者病灶部位及特点。

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扫描面成像检查,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采用进口超导性MR机、绕膝线圈,设置层距分割点为1mm,厚度标准为3mm,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等进行常规SE纵切面扫描,同时进行斜冠状位序列尖端扫射,矩阵为369×150,FSE序列扫描多行脂肪抑制,矩阵为268×150,入选患者检查时均保持膝关节伸直,检查完毕后,由我院相关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3]。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入选患者中12例副韧带损伤、断裂,18例半月板裂痕性损伤,13例骨挫伤,1例肌腱损伤,1例腘肌腱损伤,1例滑膜炎。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对于副韧带损伤、断裂、半月板裂痕性损伤以及骨挫伤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膝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显著,使得临床诊断存在较大弊端。近年来,核磁共振扫描早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该诊断方法和其他诊断方法相比优势较多:(1)MRI诊断时具有独立的成像系统,检查时多采用进口防辐射器械装备,患者诊断时并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和损伤,临床诊断安全性较好。(2)MRI诊断时能够获得原生组织扫描三维立体断面成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方位显像,从而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有利于病灶的早期发现。(3)MRI诊断时能够对软骨组织结构、纤维层及周围再生骨组织进行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病灶的发展变化,其诊断显著优于CT扫描;(4)MRI诊断时患者不需要开刀活体检查,能够减轻患者创伤,降低检查后切口并发感染发生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病灶的位置,并且该诊断方法可重复性较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对于副韧带损伤、断裂、半月板裂痕性损伤以及骨挫伤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扫描诊断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蔚,郭燕梅,李晓英,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23-24.

[2]乔鸿飞,雷建林,杨峰.超短波对家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由基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36-546.

[3]郭燕梅,王秋华,朱才兴,等.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肌肌力与疼痛和功能状况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16(1):25-26.

[4]马振宏.核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2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