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成伟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注的话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

目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有章不循、执法不严,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实际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将内部控制的范围限定在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上,对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如何实施考虑不多。甚至在许多企业中,有些人至今都把内部控制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上。当提到内部控制时,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者说这仅是财会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我国有些企业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些企业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例如:我国××公司任用服刑犯掌管4.5亿资产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我国××公司是一家生产铝产品的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下属子公司——某电业公司总经理在犯了罪之后,服刑期间还当着总经理,掌管着堪称我国××公司的“救命工程”——自备发电厂工程的管理大权,为了这个工程,我国××公司斥资4.5亿元人民币。尤其令人们难以置信的是,该公司总经理正是因为在这一“救命工程”中利用职权先后收取两笔贿赂总计3万元人民币而被判刑的。法院的判决书表明,该公司总经理目前应该是一个刑期未满的犯人,而且正处于服刑期内。一个尚在服刑期的罪犯事实上行使着总经理的职责,对公司或者说对公众股东而言贻害无穷。这个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该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公众必然会对该公司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我国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些企业只具有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很少涉及,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同时,公司也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很多公司要么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要么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还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业务性质等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中心。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何控制与防范风险是我国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风险评估就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风险点并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风险。我国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相当普遍。大部分企业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足,从制度上缺乏应有的风险评估,使企业时常处于风险经营的境地。因此,我国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能力亟待加强。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落实法律法规,实行企业负责人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对待内部控制,要重视内部控制,带头自觉执行内控措施,积极实施内控政策,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借助政府企业才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像宣传新会计准则、新税法那样,对内部控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改变企业将内部控制看做是一项制度性建设的错误观念,使企业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控制过程和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必然会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严密的公司章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订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内部控制工作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组织制度是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者服务的,与企业的产权结构相对应,通过建立适当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保证企业外部投资人的利益能够得到企业内部代理人的有效维护。管理制度是为管理者服务的,是帮助管理者完成委托人交给的管理责任,同时证明自己有效履行了受托责任,应对开发、维护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负责。层次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

(三)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运用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及时识别,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保证企业的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经营目标进行,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完善企业经理层的运作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把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吸引进来,形成一个经理人的竞争市场,由市场来选择经营者,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避免行政干预代替公平竞争。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直接监督、间接监督和制度约束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的行为准则在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有效发挥作用。内部控制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消除管理者与其他员工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构筑强大的企业团队,并充分调动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的效果。我国企业的现状是管理者与行政级别挂钩,从而导致管理者缺乏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因此管理者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缺陷就不可避免。所以加快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步伐,是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加强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国家应该给企业塑造一种重视、开发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建议立法机关或其他职业团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研究,或制定准则、或提出指南,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此外,外界也可以给企业管理者以适应的压力和动力,让其自觉提高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