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体罚现象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1

对中小学体罚现象的探析

罗军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罚——这一自古沿袭下来的教育手段,也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但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体罚或变相体罚近年来仍时有发生,其手段更加隐蔽,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本文试图从体罚产生的原因、体罚产生的后果以及应对体罚的策略三方面对体罚这一现象做一简要探析。

一、体罚产生的原因

中小学受到的体罚,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1.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从主观上看,功利主义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主要表现在教育上迷信分数,一切围绕分数转,当学生成绩达不到理想要求时,有的家长便通过高压政策等各种形式的体罚迫使其好好学习,轻则辱骂、警告、恐吓,重则棍棒相加。

(2)客观上看,未来社会升学和就业形式的严峻。尽管近年来高考持续大规模扩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专业近年来供大于求的状况时有发生。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到名牌院校上学,“一切向分数看齐”思想的影响,学生被体罚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3)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带来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误认为只有严格管教,动棒动武,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孩子有了错误,他们不是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思想教育,而是非打即骂。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体罚是对成绩低下者或作业未完成者的惩治措施。

(2)体罚学生是有些教师的情绪性行为。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因此部分教师对教育失去了热情,及责任心,甚至产生厌教,怨气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主要体现在行为上,他们经常带着情绪上课,不能容忍犯错误的学生,从而用体罚学生来发泄自己的怨气。

(3)体罚是教师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秩序,管理班集体的一种手段。有些教师认为,在学生面前想要有威信,就必须要有威严,并以此作为师生交往的基础。他们认为对学生的软言相劝无异于“姑息养奸”,不能放纵学生,只能用高压手段才能维持应有的教学秩序。

二、体罚产生的后果

1.对学生生理的伤害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都比较脆弱。因此,这一时期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让学生有“皮肉之苦”的体罚往往都会给他们留下一些深刻的体验。

2.对学生精神和生理的伤害

体罚非但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还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以至于学生不愿与教师、家长沟通、变得抑郁、自卑、焦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3.对学生行为方式和思想品德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往往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效仿对象不断使用体罚容易导致儿童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行为。

4.对学校和教师造成的影响

体罚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损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体罚盛行的学校会使自身社会声誉下降,生源减少,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三、消除体罚的建议

1.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1)提高教师法学素养。学校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知识,明晰学生的合法权益,使教师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做到惩处违法教师和管理人员。另外,在教师聘任上,要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2)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体系。教育的发展要依赖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因此,社会和家庭要提高思想,统一认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对学校和教师行为进行监督,杜绝教师发生包括体罚在内的违法行为,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3)对家长普及教育及法律知识,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政府和社区应承担这一责任,是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成为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南。

(4)让学生懂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合法权益。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体罚这一现象得以生存的土壤,要消除体罚的存在,就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的教育法规知识,并同体罚做斗争。

2.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1)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确,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主体意识的人而不是一部机器,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应该和孩子多进行沟通,尊重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要。

(2)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素质的培养。要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学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使他们在科学教育规律的指引下进行教育教学,从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原则来进行教育教学。

(3)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考核,以及家庭教育培训。

(4)提倡宽容教育,让孩子伴着小错成长。

3.改变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

改变过去仅仅以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从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特长爱好、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等多方面去评价学生。这样,就会减少“坏孩子”的数量,也会减少甚至消除体罚施行的条件。

总之,教育中的体罚现象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社会问题。要制止其继续发生,就要使全社会达成共识,以人为本,从人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远离暴力,远离身心伤害,保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