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大班课堂教学策略——自由与控制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4

浅析高职高专大班课堂教学策略——自由与控制的实施

范丽丽

范丽丽河南工业大学化工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互动的空间,更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以后,使得在校生人数急速增加,为应付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和大量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普遍采用大班课堂教学。于是,随之而来在教学课堂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又必须有纪律的约束,但是,过分强纪律的作用,又会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高职高专大班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堂的自由,也要注重课堂的控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距离和平衡,使教学达到或者优于小班上课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班课堂教学策略课堂自由

课堂控制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形式,体现社会赋予的教育方针、教育宗旨、培养方向。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活跃性和创造性,但往往在具体实施时事与愿违,秩序混乱、吵吵嚷嚷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地进行,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课堂控制策略。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中采取的大班课堂教学,亦称为合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些公共理论课、文史专业课以及某些理工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它的目的性特别强,教学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他们已经树立一定的学习态度,有较高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自控能力也比较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并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大班课堂教学不同于小班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1课堂自由与课堂控制

1.1课堂自由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所依赖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课堂。而要实施师生互动,实现信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构建自由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这样的学习分为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1.1.1注重学生的个性因素

学生的个性因素在其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素,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和采取不同的措施。否则,即使教师想方设法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还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同的个性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同样,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通常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例如,内向型的学生面对有限的输入表现得更为冷静,从而能更深入和细致地加以分析,所以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有优势;外向型的学生善于言谈,因此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输入和实践的机会。

具体操作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任务和活动形式,并依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1.1.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表明,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同时也会对其所教的课程产生反感,进而导致厌学、逃课等现象。因此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必须让学生喜欢自己。想获得学生的喜爱,首先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懂得赏识学生、信任学生。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品质优秀,素质良好的教师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学生们喜爱的是一个不断进取而又品德高尚的教师。其次,要加强师生交往,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课堂中的交往和课堂外的交往。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交流、对话,这种交往一般通过讨论、辩论、提问、回答等途径来进行。师生之间这种充分的交往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并能通过多种交往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了解,教师由此可以全面调控教学。课堂之外的交往主要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倾听与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师生互相把对方看作可信任的朋友、可交流的对象。在生活中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理想追求。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能更好地了解成人世界以及他们成长中的经验教训,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能找到更好的指导者。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会因此爱戴老师、尊敬老师、感激老师、爱听老师上课从而爱学这门课。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更易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为课堂教学创造一片和谐的天地。学生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教师的教诲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1.2.3善于用身体语言

大班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此时,身体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身体语言在表达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方面,要比言语性语言更明确,更具有感染力。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懂得微笑,微笑能产生亲和力,微笑是一个教师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如果经常用在学生身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要微笑着给以鼓励,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以学生理解与期待。当然,我们要微笑并非拒绝严肃。严厉、严肃有时也有必要,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重要,但却无须板着脸孔来实施。教师在上课时,应将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当看着学生的眼睛。目光的交流,最直接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既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1.2课堂控制

课堂控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使其围绕着有利于接受和理解运用学习内容的方向,极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的操作活动。高职高专大班课堂教学控制就是在超过100名学生的教学班上课时,为取得教学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化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方式或方法。班容量的增加给教师上课时的课堂控制带来很多困难,面对大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诸如看课外书、聊天、玩弄手机、睡觉、迟到或早退等违纪现象,教师在处理时感到异常棘手。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在上大班课时往往使课堂陷入混乱状态。当课堂失去必要的秩序时,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尽管高校的教育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任课教师能否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与课程提供的内容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教师驾驭和控制课堂的能力密切相关。

1.2.1大班与小班教学在课堂控制上的差异

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班课在课堂控制上更容易,教师在上课时不会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因素所干扰,而大班教学就不同。大班教学学生多,发生各种意外的可能就会多,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因素就多,课堂控制的难度必然增大。在小班上课时教师权威的自然影响力比大班大,在小班里只要教师在场,即使教师不采取什么具体的控制措施,就能给学生一种威慑力,因为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在小班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不存在死角,控制起来比较容易,教师的眼神可以分配给几乎每一个学生,而在100~200人的大班里,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坐在后面的学生有一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因此,尽管知道教师的存在,他们也不在乎。大班教学时教师确实存在着鞭长莫及的现象,教师很难做到即关注教学内容又关注违纪的学生,并随时采取合理的课堂控制策略。此外,在小班教学中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而在大班,尤其是在高校混合编班的选修课不是固定班级,做到对学生的了解并因材施教很困难。

1.2.2大班课堂教学控制的积极策略

首先,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师生动的语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课堂言语应该是用词准确、容易理解、简洁、富有逻辑性,切忌含糊其辞、烦琐混乱、拖泥带水。讲课用语应该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情趣横生,饱含情感,富有感染力,切忌平铺直叙、呆板生硬、贫乏浅薄。语音语调应该抑扬顿挫、口语表达与身体语言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尽管从整体上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特别是一些严肃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往往对那些缺乏必要知识准备的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即便是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内容,如果长时间讲下来也难免让人产生疲劳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调节课堂的进度和节奏,适时地在讲课时插进一些生动有趣,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注意力的内容,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这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应在备课时就准备好,在运用时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自然进展,将其引入,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其提前或错后。开始运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中间用可以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气氛,重新组织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下课前用,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到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可以形成教学兴趣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来源于最了解的内容,来自最熟悉的内容,来自准备最充分的部分。

当发现学生听课疲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往笔记本上记一个概念或一段重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使课堂局面迅速地安静下来并得到控制。课堂提问也是大班教学可用于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改变教学的进程,缓解听讲的疲劳,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教师有机会"关照"那些违纪的学生。

其次,良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班教学的效果。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关键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就是优化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教学。目前的大班教学是"成也讲授式,败也讲授式"。讲授式如果用活了,教学就精彩,效果就好,如果不谙此道,讲授式就是满堂灌、一言堂。尽管大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除了讲授式以外还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龄特点,一般先是对上一次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回顾,主要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适当形式引入新课,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式的讲授式教学,满足了学生参与课上教学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长时间的讲授,易造成听觉疲劳,教师的讲课声成了学生走思、做小动作,甚至窃窃私语的背景音,已引不起学生的注意。教师突然沉默不语,反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秩序的好坏还取决于教师对待违纪的行为模式,尤其与教师处理课堂教学中第一次违纪行为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为了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应与学生达成相互默契的课堂行为准则。

2课堂自由与课堂控制的程度定位

教学中学生只有足够的自由,但教师又必须对自由进行控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当则可以促进教与学的效果。在自由度允许的空间里学生是完全自由的、开放的,他们可以进行在自由范围内感兴趣的交际活动而不受约束。例如在教师设计了教学内容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调动思维的创造性,自由发挥;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是否能顺利使用某技巧。控制意味着对某一层面的整体把握和监控,从而保证这一层面内自由的有效获得。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自由得以实施,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因为学生的活动往往可能出现盲目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学习活动中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学生,在活动中其表现和获得的学习理解能力肯定会出现差异。因此,教师就要做适当的控制或调整,如采用分组、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两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给予学生自由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活动是任意的,离开了教师的正确控制,学生最终是无法达到学习活动自由的,这正是教师重要作用的体现;但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同样也没有绝对的控制,怎么控制、控制多少都必须围绕自由的有效获取来进行。

当学生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后他们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练习,但不能超越这一层面而进行盲目的活动;而一旦任务和目的完成了,教师则应推动能力层次向前发展。如果我们能有效的监控整个知识的层进过程,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教学必然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有控制才能有自由,控制得当只会促进而不会阻碍自由的获得。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必须有中肯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整体的把握上,学生的自由必须在教师的控制下。事实上,教师的监控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中心地位,而且还是实现学生地位的保证和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3教师在处理自由与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自由与控制的协调统一,就必须理解自由所蕴涵的深层次涵义。这就是自由活动和对自由本身的控制,都必须要能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所有的行为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点。具体地说,教师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交流的动机,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师在处理自由与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清楚教师本身所处的角色才能保证"控制与自由"的有效实施。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指导的绝对中心地位,一旦转移到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极易造成对自由失控而走向反面。教师的角色要从"严师"的定位转变过来,但应当转变为什么样的角色至今还没有定论。但至少应当有这样的角色:教师应当是一个咨询者,能够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所须的信息;教师应当是一个训练者,从整体上把握考与学,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师应当是一个帮助者,能够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教师还是一个参与者,真正参与到交际的活动中去。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课堂的控制者,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自由的实现并进而实现互动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当前大班教学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发现大班课堂教学的特点,考虑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科学有效地实施自由与控制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最充分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更生: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2]蒋士会: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4(1):27-30.

[3]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德显:课堂秩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

[5]叶卫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2007.06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45

[7]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