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合作成为课堂的点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别让合作成为课堂的点缀

孟玲

孟玲山东莱州市双语学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意义和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认可,成了我们双语学校的教师努力追求与探索的方向。我们都为有这样一种理念而高兴,它的确是一扇窗,让我们辛勤耕耘在一线的教师们看到了理想教育的曙光,看到了希望。我们要做,要彻底地做。历经两年的小组合作教学使我感触到: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习英语,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学,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on在谈到learner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到:“Thelearnerisamemberofagroupandhelearnsbyinteractingwithothers;Thelearnerisatutorofotherlearners;Theleanerlearnsfromtheteacher,fromotherstudentsandfromotherteaching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by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然而,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使之在具体的实践中走了样:人们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更多地将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合作能力的培养窄化为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的追求,如变教师的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等。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正在被异化为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点缀。

1.分组即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分组学习,因此一开始合作学习,我们就会想到把学生“分小组”。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合作学习的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并且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看到小组学习。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并非唯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可多选择一些合作的形式,或师生对话,或同桌小议,或选友讨论,或班级交流,或诚邀班外人士“加盟”……并适当地与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相“联姻”,必会使学生兴致盎然。

分组的关键在于合作,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了合作的关键在于分组。产生此种误区的关键在于我们机械地理解了合作的真实含义,对合作缺乏真实有效的认识与把握。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很显然,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真正认识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含义。从表面上看,学生被小组化了,但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小组,都能根据自己的才能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而小组的任务环环相扣,却又各不相融,设计的这些内容都必须要求学生之间有充分的合作,也唯有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在合作中寻找到乐趣,也能体会到挑战,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可以这样说,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协作,这对合作的目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明确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2.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但现实却是,学生才智有高低,理解能力也有不同,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讨论热烈,但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参于者众,真正有收获者少。参与不等于就有收获,全体参与不等于合作。合作学习往往走向两种极端,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中获得了更大的收获,而缺乏自主学习态度的学生学习效果比传统教学更差,这正能反应出合作学习中的参与问题。

合作学习鼓励全员参与,同时应警惕两种现象:其一,应警惕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的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同时在参与的热潮之中,更缺乏一种准确的方向把握,以致最终走向了一种无用功。其二,应警惕小组一言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思路被打破,合作学习被普遍采用,但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了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与过程,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组内的一言堂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还是小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都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为了一味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了一种形式化。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正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只不过往往在实际运用之中,教师的过分参与和过分放手让合作学习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乐趣,教师就必须有更为合理的安排,张扬个性、考虑整体正是合作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不追求一节课的完美,不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当合作学习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乐趣时,才算得上真正的合作,而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也只有教师能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才能有效参与。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乐趣的学习方法,绝不能流于形式而失去对整体的把握,更不能跳出对于学生个体的把握。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培养,才能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