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3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

余启军

余启军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超声科安徽六安23700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旨在探讨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3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30例,良性6例,恶性肿瘤超声图像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血流较丰富,而良性肿瘤则相反。结论:乳腺肿瘤二维超声图像(界限、形状、内部回声、内部微小钙化灶等)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49-02

乳腺肿瘤为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近50年来全球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城市人群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其诊治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乳腺钼靶相比,超声声像图对病变形态学特征显示更为清晰、诊断信息丰富。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本人亲自诊断的36例乳腺肿瘤的患者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本人亲自诊断的36例乳腺肿瘤的患者,并均行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0例。年龄20--69岁,均为女性。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IU22超声仪,实时线阵高频探头,探头频率7.5-10MHz。选择预设的乳腺检查条件,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调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使图像最佳。患者取仰卧位,露出双侧乳房,用探头按顺序扫查乳腺各象限及乳晕区,记录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衰减以及肿块的纵横比等。同时观察患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测量病灶的大小,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供情况,采用Adler[2]等的半定量法来判定病灶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判定标准为:0级:病灶内无血流;1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信号;2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同时可见几条小血管;3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交织成网。最后将超声图像分别与各例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2结果

2.1乳腺良性肿瘤6例,其中纤维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恶性肿瘤30例,侵润性导管癌28例,导管内乳头状原位癌1例,乳腺髓样癌1例。

2.2具体资料如下:纤维瘤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椭圆形,大分叶状,边界清楚及包膜完整,彩色多普勒血流多为0级或1级;病理表现为:上皮及组织不同比例增生,多有包膜。乳头状导管瘤超声表现为扩张的导管内见中低回声结节,CDFI同纤维瘤相似;病理表现为:导管内新生物,多位于大导管乳窦内。侵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CDFI多为2--3级;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侵润周围组织。乳腺髓样癌边界较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多为0--3级不等;病理表现:瘤体较大,圆球形,境界清楚,质地较软,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多,间质纤维少。

3讨论

乳腺肿瘤逐年上升,尤其乳腺癌,在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第一位。其死亡率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本病的进展期,因此,乳腺超声普查的意义在于发现无症状的乳腺肿瘤的患者。

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血流分布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纵横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沙粒状钙化灶的有无、后方回声有无增减及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本组资料显示,良性肿瘤超声征象常为椭圆形或为大分叶状的规则肿块,回声均匀或不均匀,无钙化灶,边界清楚,或有明确的包膜,不侵入周围组织,纵横径之比大多小于一,后壁回声增强,或两侧出现侧方声影,病灶内部及周边多无血流信号或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多为外周环绕型,大多为0--1级血流。恶性肿瘤超声征象大多表现为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毛刺、蟹足样、锐角样,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钙化灶,微钙化灶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因此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其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现提示恶性可能性大[3],纵横比大多大于1,导管内部回声紊乱,后方回声衰减,病灶内部及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多为由外向内的穿入型,多为2--3级血流。肿块的血流丰富程度与肿瘤性质有一定关系,恶性者其内部及周围血流丰富,良性者血流减少[4],恶性肿瘤多为2-3级血流,良性肿瘤多为0-1级血流。

从病理学分析,肿块边界回声的超声表现与乳腺癌的侵润方式,侵润部位的组织结构,侵润癌周边的间质反应程度有关,癌块周边侵润程度轻,癌细胞成分少,声界面少,回声少则表现癌块边界模糊;如果癌块侵润程度重,癌细胞数量多,则边界有毛刺样回声,形成毛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癌周的间质反应,癌瘤直接向外侵润扩散,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展,或是癌周的小梁结构向肿瘤方向牵拽等因素所致。如果癌块周边成纤维细胞反应重,新生成的成纤维细胞多,声界面增多,回声多,则边界可出现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取决于癌变内间质的量,构成成分以及分布的情况,间质成分多,或有大量致密玻璃样变的纤维成分,声阻抗增大,声衰减增多,则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结构紊乱,多见于侵润性导管癌,这是由于癌组织侵润导管,造成导管占位阻塞,导管内液化坏死,引起远端导管不均匀扩张。微小钙化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圆形或砂粒体钙化,堆积成簇,多见于侵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无特定形态的钙化,多见于低分化导管内癌。乳腺内微小钙化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钙盐沉积形成,绝大多数乳腺癌在病理上可见到微小的钙化[5]。本次研究中导管扩张的声像图主要有三类:导管轻度均匀扩张成管状、导管扩张伴局限性占位、导管内结构紊乱。本组病例中三种征象在导管癌的发生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征象取决于导管内癌病变引起导管扩张的程度,以及合并存在微小钙化的数量。

通过本组3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表明:良性肿瘤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规则,大多数边界清晰,有包膜,彩色多普勒多为环绕型;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不规则,边界回声模糊,呈小分叶、毛刺样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灶,导管结构紊乱,血流形态多为穿入型。对于乳腺肿瘤的诊断,二维超声是根本,彩色多普勒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边界回声、微小钙化灶及肿瘤血流分布部位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的最为重要的超声征象。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乳腺肿瘤有特征的影像表现,结合彩色血流分布特点、血流信号显示等能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对其治疗、手术及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松林,主编.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86-707.

[2]AdlerDD,CarsonPL,RubinJM,etal.Dopplerultrasoundcolorflowimaginginthestudyofbreastcancer:Preliminaryfindings[J].UltrasoundMedBiol,1990,16:553-559.

[3]吕珂,张缙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5):65.

[4]田绍荣,张惠,王小栋.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指标诊断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8(1):15-18.

[5]付少波,王薇.乳腺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