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孙赞陈正荣滕秋艳廉娜

孙赞(通讯作者)陈正荣滕秋艳廉娜(辽宁省人民医院检验科110016)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63-03

【摘要】目的分析机关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群体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40岁-60岁847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进行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转氨酶、转肽酶、总蛋白、球蛋白、血尿酸、肌酐值、血常规的各项指标检查,同时做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和肝脏。结果BPH的患病率为28.8%,其中轻度BPH为7.1%,中度BPH为21.7%,本次体检未发现重度BPH。BPH患病率随年龄组的递增而升高(χ2=22.4,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并发高血压的发生率和并发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BPH组)(P<0.05)。BPH组并发脂肪肝的发生率与NBPH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05),但中度BPH组中并发脂肪肝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BPH组(χ2=4.01,P<0.05)。结论该人群BPH的患病率较高,高血压、超重或肥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脂肪肝的并存可能加快BPH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体格检查相关因素高血压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4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BPH的患病率逐渐增长,影响越来越多男性的健康。为有效的防治BPH,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沈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的中BPH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该人群BPH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近期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体检的沈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40岁-60岁汉族男性职工847人,平均年龄(49.3±5.8)岁。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收集对受检者详细询问并记录年龄、疾病既往史等。

1.2.2检查项目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血压。所有受检者禁食12h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使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转氨酶、转肽酶、总蛋白、球蛋白、血尿酸、肌酐值、血常规的各项指标。

1.2.3诊断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水平>416μmol/L;高血糖:血糖>6.1mmol/L;高脂血症:总胆固醇>5.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1]。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以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2]。

1.2.4腹部B超诊断前列腺增生与脂肪肝。用超生诊断仪进行检查,受检者膀胱充盈后取仰卧位,测量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正常前列腺的厚、长、宽分别为2cm、3cm、4cm。内腺≥2cm为前列腺轻度增生;内腺≥2.5cm为中度增生;内腺≥3cm为重度增生[3]。脂肪肝诊断标准:①肝脏增大,肝实质呈点状回声;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或肝深部回声衰减[4]。

1.3数据统计分析

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采用P-P图检验是否为正态分布:若为正态分布则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为非正态分布则进行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PH患病率情况

表1各年龄组BPH患病情况

注:χ2=22.49,P<0.05

该人群前列腺增生者为244例,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为28.8%,其中轻度BPH为7.1%,中度BPH为21.7%,本次体检未发现重度BPH和前列腺癌患者。由表1可见,且随年龄组的增加,BPH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χ2=22.49,P<0.05)。

2.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与非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BPH组)各项体检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BPH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NBPH组(P<0.05);而NBPH组与BPH组间体重,BMI、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转氨酶、转肽酶、总蛋白、球蛋白、血尿酸、肌酐值、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BPH组与NBPH组各项检查指标及BMI比较(x-±s)

注:a与NBPH组比较,经t检验P<0.05。

2.3BPH组与NBPH组并存疾病患病率比较

由表3可见,BPH组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NBPH组(P<0.05)。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在BPH组与NBP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比较不同程度BPH患者中并存疾病患病率,发现中度BPH患者并存脂肪肝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BPH患者(χ2=4.01,P<0.05),分别为58.2%和43.3%。

表3.BPH组与NBPH组并存疾病患病率(%)比较

注:a与NPBH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

2.4前列腺患病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以BPH为因变量,以年龄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与年龄组进入效应模型。见表4。

表4BP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3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由于不同程度的腺体和(或)纤维、肌组织增生而造成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结构损坏,功能障碍的疾病[5]。BPH是40岁以上男性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代的推移有升高的趋势[6]。本次调查结果,40岁-60岁受检职工中BPH的患病率为28.8%,高于同年龄段山东[7]、陕西[8]、青海地区[9]的调查,但低于上海地区51岁-60岁BPH患病率37.6%[10]。可能与地区、人群、调查的方法及诊断的标准不完全相同有关,本调查人群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本次调查未发现重度BPH病例,与熊川等[6]调查结果重度BPH仅见于80岁以上老人相一致。

本调查结果显示,该人群BPH的患病率随年龄组的增高而升高,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8-14]。Berry等[15]调查发现组织学增生与年龄增长相关,因而提出BPH是正常的生理老化过程。胡建新等[16]认为循环系统功能减退,导致前列腺相对缺血缺氧,促进BPH的发展。孟祥宝[17]提出前列腺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大多数研究认为因年龄增高雌雄激素分泌及功能失调引起BPH的患病率升高[5]。

本调查结果显示,BPH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NBPH组,与史新竹等[12,18]对沈阳市郊区老年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史新竹等[18]提出高舒张压可能是BPH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本调查人群中,BPH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均值均高于NBPH组,故高收缩压也可能是BPH患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BPH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宋丽清等[19]提出BPH可能是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之一。罗能钦等[20]认为可能由于BPH合并高血压者全身和(或)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处于高活性状态,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促进BPH的发生和发展。

本调查结果显示,BPH组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高于NBPH组。超重或肥胖是BPH患病的危险因素,与卢智泉等[12,21]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本调查结果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在BPH组与NBPH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中度BPH组中并发脂肪肝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BPH组。提示脂肪肝的并发可能促进BPH病情的发展。

总之,该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与年龄相关,高血压、超重或肥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脂肪肝的并存可能加快BPH病情的发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保持适宜体重是防治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措施,防治脂肪肝可能延缓BPH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600-622.

[2]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4.

[3]金东虎,崔允峰.影像诊断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9-201.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93.

[5]顾方六.现代前列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262.

[6]熊川,常洪,王嫱等.健康体检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5-57.

[7]张凤梅,徐恒戬.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2-96.

[8]骆军容,霍润辉,刘秦等.前列腺超声检查504例结果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44.

[9]桂吉芳正,赵艮敏.青海省1113名干部慢性疾病分布特征的调查[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8):85-87.

[10]徐伟刚,王国民等.上海市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情况及其与生活情况的关系[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23(6):415-418.

[11]于普林,郑宏,苏鸿学等.中国六城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76-278.

[12]覃汝天,苏小奇,韦朝霞等.梧州市40岁以上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21(18):194-196.

[13]刁英智,任向宏,谷亚明等.北京郊区前列腺增生发病现状的调查:BPC-BPH研究结果[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3):199-201.

[14]田野,邵强,宋健.北京多中心社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调查:BPC-BPH研究结果[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3):194-198.

[15]BerrySJ,CoffeyDS,WalshPC,etal.Thedevelopmentofhumanprostatichyperplasia[J].Urol,1984,132(3):474-479.

[16]胡建新,何坚,罗战利等.相对缺血缺氧促进前列腺增生作用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8):630-632.

[17]孟祥宝,潘铁军,叶章群.前列腺衰老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1):1642-1644.

[18]史新竹,时景璞,宁夏等.农村老年人高血压与前列腺增生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42-943.

[19]宋丽清,李晓玉,楚卡琳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9):661-663.

[20]罗能钦,金杰.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中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AT1分布及表达的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4):40-42.

[21]卢智泉,刘玉芳,王立华等.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17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