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的康复步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的康复步骤

邱贤仕

邱贤仕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303-02

【摘要】康复治疗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术后康复,要想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在手术治疗结束后或在保守治疗期间(无手术指征者),即应开始施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使原发损伤达到尽可能理想的愈合,并尽可能的减少后遗症。在骨折急性期,骨科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考虑康复问题,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考虑制定康复计划并尽可能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这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髋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康复过程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2~5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并脊柱骨折3例,四肢骨折5例,泌尿系损伤7例,胸、腹外伤各1例,骶神经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3例,中心性脱位5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骨折类型按Tile及Letournel分类法分为:B1伴前柱骨折5例,B2伴后壁骨折3例,B2伴前壁骨折3例,B2伴前柱骨折2例,B2伴后柱后壁骨折2例,C1伴双柱骨折1例,C1伴横行加后壁骨折1例,C1伴后柱后壁骨折1例,C1伴前柱骨折1例,C2伴前柱前壁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除2例为20天外,其余为3~7天。

骨盆或髋臼骨折后(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步骤一般分3个阶段。

(一)早期

指伤后2周内,此时患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此期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和固定。而消除水肿最有效、最可行、花费最少的方法是进行主动运动。由股四头肌及髋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开始,以后随着疼痛的逐渐减轻,逐步增加轻度的舒张收缩、助力运动和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以及患肢踝、膝关节的主动运动,然后再配合一定的物理疗法,如光疗、电疗等,以消除患处水肿,防治肌肉萎缩和髋关节粘连。

(二)中期

指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患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处日趋稳定。此期除继续做患肢股四头肌肌肉收缩及CPM外,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若骨折较轻,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伤后5~6周,骨折处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关节的主动屈伸及各向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髋臼骨折者可促进关节软骨的生化与修复,并使关节面有较好的塑形,同时也可防止关节内粘连。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下床活动。在卧床治疗期间,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减少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应及时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如用超声波疗法或磁疗可以使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经治疗后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早,而骨盆或髋臼骨折因骨折部位较深,更适合于超短波治疗。为防止肌肉萎缩,可用低中频电流(电疗法)刺激骨折部位两端的肌肉。为减少瘢痕与粘连,可采用音频或超声波治疗。

(三)后期

指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后的时期。此时X线显示骨性骨痂已明显形成,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存在髋关节及临近关节的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肌力,恢复肢体的正常力量。在此基础上,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下。

1.恢复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要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就要牵伸、松解关节内外粘连、挛缩的组织,增强血液循环,为此要进行主动及被动的牵伸运动,并配合应用物理治疗及按摩等。

2.恢复肌力恢复肌力的惟一有效方法是逐步增强肌肉的工作量,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具体的肌力训练方法见本章前部。

3.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可通过作业疗法及健身训练活动来改善动作技巧,发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四)几种损伤程度较轻的骨盆骨折类型的康复

以上所述为较严重的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后所遵循的康复程序和原则,下面介绍几种创伤程度较轻的骨盆骨折(如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的康复方法。

1.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包括髂骨翼骨折,髂前上、下棘和坐骨结节撕脱骨折,骶骨横断骨折、尾骨骨折等。因为这一类骨折骨盆环保持完整,骨折后骨折块一般移位不大,不影响骨盆功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卧床休息(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可于髋、膝屈曲位卧床;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则在卧床休息时采用大腿伸直、外旋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功能康复及药物治疗,3~4周后即可下床活动。对于髂骨翼骨折,用宽胶布条环形固定骨盆常能缓解疼痛。尾骨骨折或脱位:有移位者可用手指伸入肛门内整复,向后推挤骨折远端复位。

2.骨盆环单处骨折包括髂骨骨折,一侧耻骨上支或下支或耻骨水平支、下支骨折,耻骨联合轻度分离,骶髂关节轻度脱位等几种情况,其中以骨折发生在一侧耻骨支最为常见。由于这一类骨折无明显移位,比较稳定,只需卧床休息,配合其他康复措施,症状缓解后即可下床活动。有时可用宽胶布条作骨盆环形固定,以减轻疼痛。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多无明显移位,让患者屈髋、膝关节仰卧硬板软垫床休息康复治疗4~5周即可下床活动。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骶髂关节脱位或一侧骶髂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应用牵引手法整复。骶髂关节脱位后,仰卧位用帆布兜悬吊骨盆,牵引5~6周,同时配合理疗及其他康复疗法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髋臼骨折术后CPM机的使用及康复要点

1.术后早期指麻醉清醒后至术后第2天,用海绵枕固定患侧髋关节于外展15°、屈曲30°位。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膝、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术后中期指术后第3~14天,此期已拔除负压引流,应开始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做下肢持续被动活动,从30°开始,2次/d,每次50~60min,隔日关节活动度增加5°。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髋、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2~3次,并持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同时配合助力运动及针灸、按摩、理疗等康复措施。

3.术后后期指术后2周以后,手术切口已愈合,患者多数可出院继续治疗,但一定要注意维持患肢的牵引。简单的髋臼骨折一般维持4~6周,而较复杂的不稳定髋臼骨折最少要牵引6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4~1/16。此时医生应教会患者在家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下肢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床边站立、扶拐不负重行走、继续理疗等。术后第8周随访,根据X线片及查体情况,增加髋关节外展肌群及腘绳肌的锻炼,开始髋关节主动内收、外展运动练习。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的坚固程度逐渐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2~14周后完全负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