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探讨

蒋宾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缺血性心脏病与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均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变化,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Q-T间期变异值和Q-T/HR斜率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两组心率和Q-T间期值对比无区别(P>0.05)。结论: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能够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电生理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ischemicheartdiseaseandcardiacelectrophysiologyvariabilit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dayandnight.Methods:inAugust2014-August2015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49patientswithischemicheartdiseaseastheobservationgroup,thenchoosethesamephysicalexamination,51casesofhealthysubjectsascontrolgroupweremonitoredfor24hdynamicelectrocardiogram(ecg)changes,comparedtwogroupsoftestresults.Results:twogroupsofQ-periodvariationvaluebetweenTandQ-T/HRslopecomparisondifference(P<0.05);ButtheperiodbetweenthetwogroupsofheartrateandQ-Tvaluecontrasthasno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ardiacelectrophysiologycircadianvariationcanpredictarrhythmiaandsuddendeath.

【keywords】ischemicheartdisease,cardiacelectrophysiology

缺血性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当前临床上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时,心电监测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并且心率变异性已经成为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有报道显示,心率变异性只能反映心脏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互相作用,不能将心室肌的自主神经平衡充分反映出来[1]。因此,本文对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运用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为(49.4±15.5)岁,其中20例为女性、31例为男性;观察组中21例为女性、28例为男性,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为(51.2±14.9)岁。两组性别、年龄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选择美国CE公司的数字式三通道动态心电记录仪,按照常规方法,分别对两组的24h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记录,运用配套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对每小时Q-T/HR斜率、Q-T间期标准差以及Q-T间期均值进行计算,其中Q-T/HR斜率可以将Q-T间期跟随心率的变化程度反映出来,而Q-T间期标准差则表示Q-T间期变异度。选择22:01-06:00和06:01-22:00时间段作为昼夜对比。同时,由分析软件自动求出昼夜时间短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白天与夜间的各项参数,包括Q-T/HR斜率、Q-T间期变异、Q-T间期以及HR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HR、Q-T间期以及Q-T间期变异等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和Q-T间期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白天的Q-T间期和HR值均较高,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两组夜间的HR和Q-T间期值对比无区别(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缺血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临床上普遍认为心脏电生理呈现出昼夜变化特点,提出了心脏电生理心电图Q-T间期变异论点,但是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心率变异性与Q-T间期变异、Q-T间期昼夜变化的报道较少。有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发病后,会改变心脏电生理变化中心室肌复极,并且心率变异性不仅是检查心脏窦性心搏间变异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评价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和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Q-T间期主要表示心室电生理活动复极的整个过程,但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解质、药物、心肌缺血、自主神经活动以及心率等,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与病变心脏的调节失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心率变异性呈现出昼夜变化规律,并且升高交感神经张力,会降低心率变异性,而升高迷走神经张力,则可以升高心率变异性[3]。有学者在研究中监测成年人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迷走神经张力在夜间明显上升,并且R-R间期与Q-T间期同步变化,但是与白天相比,其变化斜率不高,提示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能够降低Q-T间期变异性[4]。同时,王昭彬[5]在研究中分析了同一时间段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心动周期(RR-间期)和Q-T间期,发现正常人Q-T间期的变化与R-R间期基本一致,而在较慢或者恒定变化时,Q-T间期的变化频带较宽,说明Q-T间期变化能够将心室肌动作电位改变反映出来。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Q-T/HR斜率、Q-T间期以及心率变化均存在昼夜特点,在夜间交感神经张力低且迷走神经张力高的情况下,Q-T间期明显延长,币才能且降低了Q-T间期变异性,而白天刚好相反,并且两组的昼夜Q-T间期和心率比较无差异,但是Q-T间期变异性明显升高,并且也升高了对心率依赖性的Q-T/HR斜率,这一结果与熊力娟[6]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较心率变异性而言,Q-T/HR斜率和Q-T间期变异能够将心脏电生理改变充分反映出来,可以对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预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嵇平.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心电学杂志,2014,12(11):6-7.

[2]陈少波,赵庆华.心脏电生理昼夜改变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4,19(6):47-48.

[3]赵庆华,方琴,刘渝.探讨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5,19(9):796-797.

[4]谭振朝.心脏电生理昼夜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20(4):83-84.

[5]王昭彬.分析心脏电生理改变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2):156.

[6]熊力娟.心率变异性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29(18):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