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孕期焦虑与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浅谈孕期焦虑与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张亚丽

张亚丽(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834000)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和心理上的疏导方法。方法:收集我科室产后发生抑郁症的病人46例,并对导致此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找出相关的致病因素,在对病人进行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和心理疏导后,都恢复健康。结论:对患有抑郁症的产妇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明显降低病人心理上的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水平,还能够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致病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1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学护理方法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就是医护人员对孕妇的心理保健措施。在产褥期病人发生的抑郁称之为产后抑郁症,其严重程度不如此期的精神病严重,但病程比产后的不良心理情绪要长。在产前抑郁的病人因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其产后出血的概率和助产率均增高;产后的抑郁症对婴幼儿的情绪思维、行为发展、智力的发育以及婴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给产妇本身的精神状况带来很大伤害,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水平和家庭的和睦。因此,对产妇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室的产后抑郁症的病人46例进行研究分析。这些产妇的怀孕周都在38-41周之间,平均为(39.6±1.28)周。其中顺产的有12例,进行剖宫产的有34例。

2焦虑及抑郁的因素

2.1心理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以及思想封闭的人群容易得产后抑郁症,然而现实中发生抑郁症的多为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力差和性格内向的人群。同时在分娩时的疼痛、恐惧心理以及并发症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产前产妇的焦虑可以对产后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病人在产前的抑郁因素是造成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产妇在产前有焦虑情绪,其在产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产妇患抑郁症的2.5-3.5倍。妊娠期的孕妇由于生理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其情绪变得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分娩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果这种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一直持续到孕妇分娩,那么孕妇很有可能产后发生抑郁症。

2.2社会因素:社会上的因素是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比如经济状况、社会的支持程度和家庭因素等均可影响其心理状态。同时因分娩时的不顺利、缺少母乳喂养以及婴儿所患疾病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3预防及心理护理措施

3.1环境改善: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卫生环境。提高病房的条件,改善医疗设施,用家庭化的房间替代封闭式的病房,同时要保持病房的舒适度、安静、干净整洁,才能在病人住院期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减轻疲劳度,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产后的恢复。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待产妇要仔细认真,热情和蔼,为产妇及时做好全面的护理,同时要主动与其交谈,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够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负担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评估,使用通俗易懂、热情关切的语言给予有效疏通,是产妇说出自己的抑郁情况,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其恐惧和抑郁心理。

3.3针对产妇的围产期进行干预:

3.3.1产前护理干预:加强围产期对孕妇的保健工作,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及时给予孕妇心理上的疏导。对那些有异常情绪波动、精神病史和家族史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的产妇要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全面高效的心理疏导。要主动与产妇交谈,帮助其认识母亲角色,掌握育儿知识,以便在不同时期能够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

3.3.2产时护理干预:要主动创造一种形似温馨的家庭化的全程陪伴分娩,这样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的恐惧、陌生和孤独感,从而提高了医院产科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的质量。医生要护理孕妇尽量采取自然分娩。要倡导母婴同房的治疗效果,及时全面了解产妇的心声,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给予疏通,确保产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3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要及时做好产后的指导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大产后的探视和陪护力度。可以采取适当的放松心情的方法来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如谈心,听音乐以及适当活动等。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产妇行动上的护理和帮助,使其减少消极心理,增加正能量。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产后的疏导和教育工作,尽最大可能给予产妇帮助。也可以为产妇建立病例档案,加强产后保健工作等。

4讨论

导致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其激素水平的改变、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导致产妇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但是抑郁症的发生也与病人本身的家族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只有在家庭、社会、心理和生理上加大预防力度,才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对抑郁症的研究还停留在干预方法和危险因素等探索阶段,在临床实践中还应该加大对预防干预方法效果的评估力度,并不断完善其护理模式,进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翟书涛.英国妇女精神卫生研究的介绍[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8(S)

:2368-69

[2]单晋平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3(235):1681-1683

[3]谢日华产后抑郁症及其产科因素的相关性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312(6);38-40。

[4]劭波郭军.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18(12):3346-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