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伍育宁刘丛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伍育宁刘丛军

伍育宁刘丛军

伍育宁刘丛军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市灞桥区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低血糖发生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并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次发生低血糖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42.0%,随访期间低血糖再次发生率分别为0和26.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给予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实现病情的有效缓解,并降低低血糖再次发生的几率,促进预后改善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16-02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与自身身体素质、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如不加以积极的控制和改善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疾病[1]。糖尿病患者以机体内血糖浓度超出正常水平为主要表现,治疗也是以降糖作为主要原则,但在此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还可能造成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2]。因而,对糖尿病低血糖的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护理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中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2.2mmol/L[3]),表现出饥饿、颤抖、出汗、心悸、烦躁、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等主要症状,患者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耳聋耳鸣、头痛等症状,少数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有昏迷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3.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36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3.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后,需及时给予适量的含糖类食物食用或者注射葡萄糖溶液,一般选择浓度为50%的葡萄糖,单次注射量在20ml-40ml之间,如仍不能缓解低血糖症状,可选择葡萄糖溶液连续注射,给药浓度为10%。对症状严重,有昏迷迹象的患者,必要情况下可给予吸氧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并观察期瞳孔状态,定期对血糖进行检测。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的用药因素、饮食与运动因素、自身因素等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药物护理。在给予不同的治疗药物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先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效果的作用情况、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督促患者坚持用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针对不同的降糖药物,做好用药护理,如患者的年龄较大,则不宜使用降糖效果过强的药物;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需要把握正确的注射位置,以非运动部位作为注射位置,可以避免胰岛素快速吸收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在此期间,还要对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严格把握,并向患者介绍胰岛素注射的相关注意事项,教导和训练患者自主注射胰岛素并通过电子血糖仪的正确使用积极对血糖变化进行自检。除此之外,严格把握用药与进食的时间间隔,如饭前用药,则要求在用药后半小时后方可进食。

饮食护理。合理控制饮食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手段,在实施饮食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需向患者阐明其重要性,提高患者对饮食控制的重视程度,要求患者按时按量进食,既要避免进食过多甚至暴饮暴食引起血糖上升的情况,也要避免进食过少诱发低血糖的情况。在非饮食时间,也要对入口的食物进行严格挑选,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或者垃圾食物,戒烟忌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运动护理。适度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选择舒缓的运动模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运动过于激烈或者运动量过大造成血糖降低,甚至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的情况,如发生上述低血糖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食物。夜间睡眠时期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在日常饮食中加入膳食纤维。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目前糖尿病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积极的控制维持血糖正常,由于其本身并发症较多,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因患者及家属对其了解程度不够,容易出现恐慌、焦虑等情况,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治疗效果。要求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发生的相关病理机制,缓解其紧张情绪,并与患者积极沟通,态度要亲切和蔼,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和后续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患者自检和自我护理意识的提高,发生血糖异常的情况下,能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十分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次发生低血糖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42.0%,随访期间低血糖再次发生率分别为0和26.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护理满意度低血糖再次发生率

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

观察组(50)44510100.0%0

对照组(50)8852942.0%26.0%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在长期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疾病,低血糖就是其中的一种。低血糖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的注射位置不当、给药剂量、注射时间不当都可能造成血糖的异常变化[4],如注射位置为运动位置,吸收过快,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而给药剂量多大,导致机体内的血糖水平急速降低,也会造成低血糖的情况,进食时间与胰岛素注射时间的间隔较大,或者进食的食物量较少的情况下,血糖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易诱发低血糖。另一反面,患者的患病时间长,各种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等比较频繁,也会使得机体内血糖的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低血糖发生的几率高。

针对上述情况,在糖尿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给予紧急护理实现病情的有效缓解后,从用药护理、饮食和运动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于降低低血糖再次发生的几率,促进预后改善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裴丽芳.糖尿病低血糖60例采用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0):80.

[2]陈焕娣,伍丽霞.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31-232.

[3]饶菊英.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3):224-225.

[4]王亚玲.整体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4,29(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