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真题研究提升备考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抓好真题研究提升备考实效

宋向华

——文化生活篇

◆宋向华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056300

2012年是全国新课标文综考试的第三年,是河北省使用新课程后的第一年高考。新课程高考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教材的改变。从内容来看,由原来的三个模块增加为四个模块,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个必修模块。对于这个模块,很多教师不论是在新授课还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上,都感觉很难把握。尤其是对于高三教师而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进行该模块的高效复习,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我认为除了要以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标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研究历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文化部分的试题,通过不断的归纳去总结其内在的规律性。只有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备考,才能事半功倍。

一、研究真题

1.选择题部分

2.主观题部分:

此外,反思关、书写关和表达关等要常态化,作为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去培养、巩固。

总体来看,这三年的文化生活的高考试题,在分值上基本上占总分值的15%左右。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多角度、多维度地考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知识上虽仍是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学科四种能力的考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题上日趋显示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考察。在主观题的设问上切入点小、很具体、方向明确,并要求结合材料,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更强。

二、备考策略

1.夯实知识关

具体方法是:第一,结合考纲过滤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把教材烂熟于心,做到心中有书。文化生活的逻辑顺序是从一般到个别,可以提升文化竞争力作为核心词,把全书各处知识点网在其中。

第二,带着问题看书,把书本知识问题化、考点化,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活问题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

第三,以时事材料巩固基础知识,要“多挖坑,少掘井”,即力争覆盖更多考点但不要对一个点挖太深。和文化生活相关的热点也很多,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中的新观点要关注,再如人物评选像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医生、道德模范等活动,还有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像西藏的贝叶经等等。

2.提升能力关

针对高考所提出四种能力的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

第一,用好高考题。一般是选用近三年的新课标卷。第一步:像高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题,主要是演练考试的速度和考场感觉;第二步,研究高考题,研究的重点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变化趋势,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要去分析体会高考题对能力的要求,琢磨以上四种能力要求是如何体现在解题过程中的,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建议该工作教师要带着学生做,教会他们如何利用高考题,改变只为做题而不去总结的观念和习惯。

第二,用好时政点。不要把时事当知识去记,也不要大量收集时事政治增加复习的任务量,只要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能够用所学知识对其展开分析,养成一种活学活用知识的习惯,不要寄希望于押题、猜题、赌题,而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夯实双基上。

3.把好练习关

高考复习离不开必要的测试和训练,但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并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因而,不要盲目追求量的扩张,而是要寻求质的突破。在选题上要下到功夫,高考真题的研究依然能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练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考试、检测只是练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只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提问、交流、探究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另外,在时间上一定要做到“限时限量”。

此外,反思关、书写关和表达关等要常态化,作为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去培养、巩固。

文化生活的复习备考和另外三本必修虽有自身特殊性,但仍有共通之处,只要找准方向,走对路,行实措,定能攻克这一难题,提升备考实效,取得满意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