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

王晓玲

王晓玲

(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300)

【摘要】目的:对于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对于护理进行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医院2014年下半年的儿科护理案例100例来进行分析,通过分层的方式,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两个组的儿科护理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观察组通过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其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其满意度则是不断的提高,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100例儿科护理的干预措施,通过全面向的护理,对于纠纷发生率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不断的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82-02

1.前言

随着儿科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其护理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该项护理工作中的纠纷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其过程中的纠纷,并提出合理化的防范对策,对于儿科护理工作良好效果的取得意义重大。

2.概述

现代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医疗改革不断进行深化,而医疗市场也成为了风险极高的行业之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上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而患者的权益也会受到影响,人们开始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其权益。由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与人们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差别,这样就容易造成儿科护理上的纠纷,而其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敏感性话题。

3.资料和方法

3.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根据2014年下半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儿科案例进行分析,其采取分层的方式来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患儿的年龄都在一岁到十二岁之间,平均年龄在六岁左右,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护人员技术上的不足、一部分患儿家属的自身问题以及医院收费上等方面的问题产生护理上的纠纷。

3.2护理方法

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儿科的相关护理风险非常的大。其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方面具有特殊性,其身体机能较为薄弱,因此实际抵抗能力非常低;患儿的语言在表达能力上不清晰而造成检查的过程困难重重。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组号财务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是选择健康教育理论丰富、护理熟练的护理人员来承担工作,通过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建设来实现全面性的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其思想上的全面性了解,医护人员通过对患儿病情的深入性观察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道德能力,进而对其护理中存在的缺陷来进行有效性的避免。需要对两组患儿进行定期性的检查,并且对其详细的记录。

4.结果

在进行儿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观察组中出现医疗纠纷2例,而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10例,并且观察组的医疗纠纷主要是护理方面的纠纷,而对照组的医疗纠纷则更多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上的欠缺和患者家属的问题、收费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5.讨论

5.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5.1.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看,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这就使得护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患儿、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属三者之间的关系。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抢救、护理和治疗等过程家属都是治疗的,再加上儿科护理上存在的复杂性给予医护人员非常大的工作负担,容易造成护理环境上的问题,引起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缺乏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过着是由于自身护理技术上的不成熟而造成护理上的纠纷,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5.1.2从护理的角度来看,由于一部分的医护人员存在着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进而导致了整个护理工作无法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打错针或者发错药之类的护理问题。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达标,造成误诊、错诊等现象,延误了患儿的最佳治疗和抢救时机,造成了护理上的纠纷。

5.2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5.2.1对于高频率护理纠纷的环节进行防范在进行儿科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于其中容易产生错漏的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护理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例如,在进行换药的环节,需要医嘱上有信息录入者和核对者的签名,在确认没有错误之后进行换药,同时还需要对治疗单进行留存。此外,在出现问题之后,需要实现医护人员工作职责上的明确,进而从根源上避免出现纠纷。此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责任感,避免出现医疗疏漏;

5.2.2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医疗市场的不断改革促使医疗单位的竞争日渐激烈,因此医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患者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儿科的护理。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疑问就容易产生纠纷和投诉。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转变过于的服务理念,建立良性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不断的增强相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5.2.3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工作态度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其护理工作的好坏评价标准就是患者的满意度,但是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障碍,这就使得患儿家属在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充分的考虑家属的工作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家属的信任度。

5.2.4实现医院的医疗收费和管理制度的加强造成护患纠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医院的实际收费不合理造成的,医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进而不断的强化实际的收费与管理制度,坚持费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制定相关的收费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药品应用,实现药品操作方面的严格性把关,实现透明性的消费,对于一些用途特殊或者是费用较高的药物则需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统一,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6.结束语

通过对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儿科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纠纷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这些纠纷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出发,利用既有优势,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美华.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大家健康.2014(04):88-89.

[2]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2014(10):115-116.

[3]邸建琴,王鸿英.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