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探讨

李雪梅

李雪梅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前后两年内的医疗投诉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经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培训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脑外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防范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进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84-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脑外科是一个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卧床患者多、大手术患者多等特点的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现将脑外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开始在脑外科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脑外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方法

研究方法: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脑外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安全隐患分析:人员因素: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因素: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即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低年资的护士往往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护理的记录工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的法律知识。患者因素:患者由于对目前医疗技术的盲目崇拜,期望可以通过一次治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旦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便会产生失望、埋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并将这些情绪转嫁到护理工作者身上,进而不配合治疗,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强化相关法律知识: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使大家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弹性排班机制,对于就诊人员高峰期及输液高峰期,加强值班人员数量,避免护士出现超负荷工作,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2.结果

我院自从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以来,医疗事故的发生数明显减少。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医疗纠纷比较结果汇总统计

3.讨论

3.1做好患者及家属各项工作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一般有精神异常,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下降,必须要家属陪护,要向有一定理解能力和文化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医院环境,病房环境、护理的各项内容和过程。作为脑外科手术的护理工作人员,要鼓励病人,使其树立起抗击病魔的信心,良好的心态能促进康复。病人应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主要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家属而言主要是及时和医院沟通,提高配合意识,注意患者常规的生病体征变化,使家属医院达成统一战线,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在恢复期间,家属要注意病人合理的饮食,慢慢进行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按时按量,以营养为主;而病人的行为功能锻炼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在家属的帮助下,循序渐进。

3.2完善医院基础设施

建设医疗环境的好坏对病人的病情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安逸舒适环境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病房内保持良好的内外通风,而不是局部通风,光线柔和、氛围安静,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地面有水及时清洁,夜晚配有照明灯,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定期为各种设备进行保养,检查安全系统,保持良好性能,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各种药品、急救设备定点摆放,定期检查补充,建立快速的急救机制,避免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3.3评估病情

作为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病情进展做到连续完整,准确真实。科室里也可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该小组随时对护理笔记进行检查,对检查中的问题错误,进行及时的讨论整改,认真执行PDCA循环法,控制护理笔记的书写质量。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自身条件,全面综合评价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对病人各项生命指证监测和临床护理工作,必要时采取有预见性的措施。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行走、入厕过程中有摔倒的危险,各种活动进行中需要人搀扶;神经末梢感觉障碍的人容易发生烫伤,热敷时应用毛巾包裹;癫痫发作患者容易发生舌咬伤,应带上牙套;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患者应有人24小时陪护,避免走失;意识模糊的应加护栏,戴连指手套,防止自行抓伤拔管。

3.4健全护理操作流程和管理

培养护理人员的常规操作能力,加强对业务的熟悉认知程度,规范化要求操作,提高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所在脑外科科室的设备更新,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监护程序,在使用各类仪器前,要评估仪器是否完好,使用后对仪器进行整理,对心电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等制作标准流程,挂于机器上,便于操作护士随时学习和熟悉,防止忙中出错,带来的一切护理安全隐患。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江秀凤.约束护理告知书在脑外科约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25-527.

[2]冷金华,周月萍,廖志云,等.舒适护理在脑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6):61-62.

[3]陆静.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2013,5(11):198.